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㡉县

㡉县

又作惤县、 ��县。 西汉置, 属东莱郡。 治所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 据许慎 《说文》: “㡉, 布也, 出东莱。” 县以㡉布得名。 东汉为侯国。 三国魏复为县。《晋书· 惠帝纪》: 光熙元年 (306),“东莱㡉令刘柏根反, 自称㡉公”。 即此。 北魏改属东牟郡。北齐天保七年 (556) 并入黄县。《续汉书·郡国志》 作惤县, 《宋书· 州郡志》 作��县。


古县名。㡉,又作惤(《续汉书·郡国志》)、��(《宋书·州郡志》)。西汉置,治今山东省龙口市西南。《说文解字》:“㡉,布也,出东莱。”县当以产㡉布得名。有盐官。东汉为侯国。三国魏复为县。《晋书·惠帝纪》:光熙元年(306年),“东莱㡉令刘柏根反,自称㡉公,袭临淄”,即此。汉至南朝宋属东莱郡或东莱国,北魏、东魏属东牟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并入黄县。


猜你喜欢

  • 观音场

    ①在今四川内江市东五十里高山乡。清道光《内江县志要》卷1:观音场在“东五十里”。②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清同治《续修罗江县志》卷3:观音场在“县(今罗江镇)北二十里”。③即今四川三台县西之西平镇。民国《

  • 巾山

    在今广东南雄县北。《舆地纪胜》卷93南雄州:巾山“在州北。州之主山也”。《方舆纪要》卷102南雄府保昌县:巾山“在府北三十里。郡治主山也。端正如中,凌江水绕其南。巾山之东为威凤冈,高耸轩举,形如翥凤”

  • 景陵县

    五代晋天福初改竟陵县置,为复州治。治所即今湖北天门市。北宋熙宁六年 (1073) 改属安州。元祐初复为复州治。南宋绍兴三年 (1133) 为荆湖北路安抚使驻地。元属沔阳府。明属沔阳州。清属安陆府。雍正

  • 浏阳河

    又称浏渭河、浏水。《水经注·湘水》:“又北过临湘县西,浏水从县西北流注之。”即此。湘江下游支流。在湖南省东部。源出湘、赣两省边境九岭山,上源有南北两支,称小溪河和大溪河,在杨潭乡双江口汇合后始称浏阳河

  • 榆中

    古地区名。《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二十年,“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同书 《秦始皇本纪》: 三十三年 (前214),“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三国

  • 独鹤驿

    在今广东开平市西北。《清一统志·肇庆府》: 独鹤驿 “在开平县 (今苍城镇) 西四十里,西北去新兴七十里。明洪武初置,今裁”。

  • 韶州府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韶州路置,属广东布政使司,治所在曲江县 (今广东韶关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韶关、曲江、英德、翁源、乳源、仁化、乐昌等市县地。清属广东省。1912年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

  • 曲水县

    ①西魏置,为阴平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五里。《寰宇记》卷134文州曲水县:“在南北二江之曲,因为名。”隋属武都郡。唐初移文州治此。建中三年(782), 以旧城在平地,窄小难守,遂移于故城东四里高原

  • 柏墩市

    即今湖北咸宁市东南三十八里桂花镇驻地柏墩。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咸宁县南有 “柏墩市”。

  • 罗裒间

    宋大理置,在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西北小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