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黄雀衔环

黄雀衔环

同“黄雀报”。《镜花缘》十三回:“婢子蒙恩人救命,无以报德。适在海中取参,见一大蚌,特取其珠,以为‘黄雀衔环’之报,望恩人笑纳。”


主谓 比喻知恩图报。语本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杨宝年九岁,至华阴山,见黄雀为鸱枭所搏,坠地。宝取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曰:‘吾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玉环四枚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事如此环矣。’”《镜花缘》13回:“婢子蒙恩人救命,无以报德。适在海中取参,见一大蚌,特取其珠,以为‘~’之报,望恩人笑纳。”△多用于指报恩。→感恩图报 ↔恩将仇报


【典源】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汉时弘农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亦载。

【今译】 传说汉代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伤,坠于树下,伤痕累累,又被蝼蚁围困,他顿生怜悯,就将黄雀带回家中,放在小箱中精心养护,喂它黄花吃。百余天后黄雀伤好羽丰,朝飞暮归,数日后离去。一天夜里三更时分,杨宝正在读书,有一黄衣童子来,向他再拜,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出使蓬莱,途中不慎为鸱枭所伤,您以仁爱之心将我拯救,实在感激不尽。”于是取出四个白色玉环赠予杨宝,说:“祝您的子孙操守洁白,位居三公,一如此环。”果然杨宝后代四世皆为大臣。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知恩报恩。

【典形】 白环报、白环报恩、报恩环、黄雀衔环、黄雀谢恩、黄衣童子,衔环、衔环报、衔环雀、谢恩之雀、杨氏纳环、黄雀已归。

【示例】

〔白环报〕 唐·曹邺《翠孤至渚宫寄座主》:“古人于黄雀,岂望白环报。”

〔白环报恩〕 北周·庾信《齐王进赤雀表》:“岂直云中太守,见赤心之奉主; 蓬莱童子,知白环之报恩。”

〔报恩环〕唐·沈佺期《黄鹤》:“明珠世不重,知有报恩环。”

〔黄雀衔环〕 明·张溥《孟门行》:“黄雀衔环报旧主,畏君弹射远飞去。”

〔黄雀谢恩〕北周·庾信《谢赵王赉白罗袍袴启》:“白龟报主,终自无期;黄雀谢恩,竟知何日?”

〔黄衣童子〕 唐·骆宾王《上廉察使启》:“则白羽书生,自铭恩于食稻; 黄衣童子,将赛德于餐花。”

〔衔环报〕 唐·王缙《青雀歌》:“莫言不解衔环报,但问君恩今若为。”

〔衔环雀〕 唐·白居易《赎鸡》:“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谢恩之雀〕 北周·庾信《谢明皇帝等赐丝布等启》:“蓬莱谢恩之雀,白玉四环; 汉水报德之蛇,明珠一寸。”

〔杨氏纳环〕 唐·王度 《古镜记》:“昔杨氏纳环,累代延庆; 张公丧剑,其身亦终。”


【词语黄雀衔环】  成语:黄雀衔环汉语词典:黄雀衔环

猜你喜欢

  • 芙蓉剑

    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载:越王勾践有宝剑名“纯钧”,相剑者薛烛以“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后因称利剑为“芙蓉剑”。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相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词语芙蓉

  • 折梅花

    源见“陆凯传情”。指怀念远方友人。元 吴西逸《寿阳春.四时》曲:“折梅花不传心上人,村煞我陇头春信。”

  • 五里公超雾

    同“五里雾”。宋黄庭坚《和范信中寓居崇宁遇雨》:“它时无屋可藏身,且作五里公超雾。”

  • 蝉怨齐王

    晋.崔豹《古今注》卷下《问答释义》:“牛享问曰:‘蝉名齐女者何也?’答曰:‘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曰齐女也。”相传蝉为齐王王后含忿而死所变。后遂为咏蝉的典故,也借以咏

  • 飞书代鲁连

    源见“一箭下聊城”。称赞人才高智广。唐张继《酬李书记校书越城》:“投阁嗤扬子,飞书代鲁连。”

  • 柏梁天灾

    源见“柏梁宴”。指宫室火灾。唐柳宗元《行路难三首》之二:“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 羲轮

    同“羲和车”。宋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二引《玉堂诗话》:“杨黎州《自谴》云:‘天上羲轮都易识,人间尧历自难逢。’”清黄景仁《送春》诗之三:“玉虬高驾倘见招,急叱羲轮出平旦。”亦指时间、光阴。《旧唐书.太

  • 南阮贫

    源见“未能免俗”。泛指贫寒。唐戴叔伦《旅次寄湖南张郎中》诗:“闭门茅底偶为邻,北阮那怜南阮贫?”

  • 听鸡舞

    同“闻鸡起舞”。宋韩淲《贺新郎.坐上有举昔人贺新郎一词极壮酒半用其韵》词:“泪暗洒,神州沈处。多少胸中经济略……空自笑,听鸡舞。”清顾炎武《送归高士之淮上》诗:“檐前映雪吟偏苦,窗下听鸡舞亦佳。”

  • 东邻女子

    同“东家子”。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玄发丰艳,娥眉皓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