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黄中内润

黄中内润

黄为中和之色,黄中,喻内德之美。形容人内在的才、德充沛润泽。原指北魏高允。高允,字伯恭,渤海(今河北南皮)人。允少有奇度,清河崔玄伯曾叹道:“高子黄中内润,必为一代伟器,只恐我来不及见了!”允好文学,博通经史、天文、术数。世祖时,允任著作郎,与司徒崔浩著述《国记》,著作令史闵湛等巧妙地陷害崔浩,劝浩将所写的国史刻在石上。允听说后,对著作郎宗钦道:“闵湛恐怕会成崔门的祸根。愿我们不要像崔浩一样。”后来浩果然遭难。东宫太子召允,命允入见世祖,并告诫允道:“如至尊有问,只依我说。”入宫后,太子奏道:“中书侍郎高允,自从在臣宫教授臣,与臣同处,臣知他是小心审慎的人,虽与浩同事,但允微贱,一切听命于浩,请赦他活命。”而允却答世祖说:“《记》有的与浩同作,注疏多为我作,浩只总裁。”世祖大怒:“如此,你更甚于浩,哪还会有生路。”太子忙道:“允小臣,惊恐迷乱,以至失误。我曾问他,他原说浩作。”世祖追问,允说:“殿下因臣讲授累年,为臣乞命,实在没问臣,臣也不敢迷乱。”世祖终叹道:“临死不移,据实而答,贞臣也。”竟免允一死,并令允拟诏自浩以下的28人夷灭五族。允迟疑不为,奏道:“受浩株连的人罪不至死。”世祖更怒,命绑允,太子拜求。然而论罪时,也只浩一人灭族,其余的都是身死。世祖慨言:“如无这人,会有数千人死啊!”后高宗谓群臣道:“高允,真忠臣也,朕有非,当面直言,甚至朕不乐听的,也侃侃陈述无所避。你等在左右,只趁朕高兴求衔乞职,官至王公,高允辅佐我国家不过作郎,你们愧否?”于是拜允中书令。一司徒说:允虽蒙宠,而家贫布衣。高宗斥责道:“怎么不先说,见朕赞他,才奏他贫。”即驾幸允宅。惟草屋数间,厨中盐菜而已。当时贵臣之门,都是满门高官显爵,独允廉让,子弟皆无官爵。允历事五帝,出入三省五十余年,据律评刑三十余载,内外称他平正。享年98而终。

【出典】:

魏书》卷48《高允传》1067页:“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


【词语黄中内润】  成语:黄中内润汉语词典:黄中内润

猜你喜欢

  • 炊沙成饭

    比喻徒劳无益。宋代朱熹《朱子全书.大学》:“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见“炊沙作饭”。《朱子全书·大学》:“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词语炊沙成饭】  成语:炊沙成饭汉语大词

  • 令威华表之感

    源见“辽东鹤”。谓怀念故乡,慨叹人事变迁。《剪灯馀话.月夜听琴记》:“是夜,万籁无声,月色如昼,主母临睨旧乡,人非物是,黄尘清水,块土樵苏,不胜令威华表之感。”

  • 怨天尤人

    怨恨命运,责怪别人,埋怨一切。孔子说,没人能了解我呀!子贡问他,这是为什么呢?孔子答道,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知道我的,只有老天吧!【出典】:《论语·宪问》:“

  • 故山猿鹤

    同“故山夜鹤”。宋冯去非《喜迁莺》词:“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

  • 至养

    《孟子.万章上》:“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后因以“至养”称颂封建帝王对父母的孝养。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昭哉嗣服,缵六圣之洪休;大矣孝熙,备三宫之至养。”【词语至养】   汉语大词典:至养

  • 连理

    同“连理枝”。《儿女英雄传》二六回:“便是我替姐姐打算,四海虽大,九州虽广,你除玉郎一人之外,也断合第二个结不得连理。”【词语连理】   汉语大词典:连理

  • 大音希声

    希:同“稀”。 最大的乐声听起来反而无音响。 比喻大“道”深邃,隐而不露。语出《老子》四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木本第一》:“《花谱》云:‘海棠无香而畏臭,不宜灌

  • 三谏

    《礼记.曲礼下》:“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古代礼法认为,如果臣谏君连续三次不听,就算是到了一个适宜程度,应该停止进谏,不可无休止地去说。后因用为典实。唐.窦常《谒三闾庙》:“君非三

  • 潘杨

    同“潘杨之睦”。宋刘克庄《沁园春.林卿得女》词:“好逑不数潘 杨,占梦者曾言大秤量。”【词语潘杨】   汉语大词典:潘杨

  • 林残鱼殚

    《淮南子.说山训》:“楚王亡其猨,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殚。”这段话说的是:楚王丢失了猴子,就不惜糟蹋林木去寻找;宋君丢失了珍珠,就屠尽池鱼去觅求。后以“林残鱼殚”比喻恣肆暴虐的行为或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