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麻姑搔背

麻姑搔背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京家。”“蔡京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许……”

“又麻姑鸟爪,蔡京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京心中所念,即使人牵京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忽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着京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

蔡京见麻姑指爪纤细,因而产生“搔背”之想。神仙认为是亵渎神明,故体罚他。后因以“麻姑搔背”用为仙人侍奉的典故。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明星玉女备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典源】 晋 · 葛洪 《神仙传·麻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如此两时间,麻姑至矣,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既至,从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姑欲见蔡经母及妇侄,时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既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复作此狡狯变化也。’……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 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着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

【今译】 汉桓帝时,有神仙王远 (字方平) 下降于蔡经家中。过一会儿,神仙麻姑也来了,是位十八九岁的美貌女子。麻姑想见见蔡经母亲及其他亲属,当时蔡的弟妇刚生产几十天,麻姑即不让她近前,要来一些米,撒在地上,再看米都变成珍珠。王方平笑道:“姑还是年轻,我已老了,不再爱弄这种游戏变化了。”麻姑的指甲很长,如同鸟爪一样。蔡经见了,心里想: 如果后背作痒,让这样的手搔一搔倒很好。方平马上便知蔡心中所想,让人把蔡牵去鞭打。说:“麻姑是仙子,你怎么可以想用她的手来搔背呢?”只看见鞭子打在蔡的背上,可看不见有人拿鞭子。方平又说:“我的仙鞭也不是随便可以挨到的。”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仙家神通变化; 或以“痒处搔”指触到有兴趣处,感到舒服痛快。

【典形】 丹化米、方平神鞭、粒成珠、麻姑鸟爪、麻姑搔背、麻姑戏、麻姑爪、鸟爪仙、爬背、仙人抓、仙爪、噀饭、痒处搔、掷米、麻姑信、麻姑降、背痒搔、仙爪爬。

【示例】

〔丹化米〕 宋·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曾经丹化米,亲授枣如瓜。”

〔方平神鞭〕 宋·苏轼《次韵子由书清汶老》:“检点凡心早除拂,方平神鞭常使物。”

〔粒成珠〕 宋·黄庭坚《寄南阳谢外舅》:“少年喜狡狯,叱化粒成珠。”

〔麻姑鸟爪〕 明·余怀《水龙吟》:“待何时倩取,麻姑鸟爪,为余搔背。”〔麻姑搔背〕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麻姑戏〕 清·程先贞《和钱牧斋先生柳姬》:“少年看取麻姑戏,漫掷丹砂送好风。”

〔麻姑爪〕 宋·苏辙《赠吴子野道人》:“道成若见王方平,背痒莫念麻姑爪。”

〔鸟爪仙〕 宋·陆游《书怀》:“招呼方瞳翁,邂逅鸟爪仙。”

〔爬背〕 宋·苏轼《寄蔡子华》:“莫从唐举问封侯,但遣麻姑更爬背。”

〔仙人抓〕 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病膜谁将宝篦刮,痒背恰得仙人抓。”

〔仙爪〕 宋·张元干《子立昆仲垂和游天宫诗》:“字中仙爪便搔痒,句里灵犀解辟尘。”

〔噀饭〕 唐·元稹《春分投简明洞天作》:“投壶怜玉女,噀饭笑麻姑。”

〔痒处搔〕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掷米〕 宋·陆游《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词语麻姑搔背】  成语:麻姑搔背汉语词典:麻姑搔背

猜你喜欢

  • 雄鸡断尾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晋.杜预注:“畏其为牺牲奉宗庙,故自残毁。”春秋时,宾孟看到有雄鸡自断其尾,人们以为鸡是由于怕充当祭品而自毁。后用为

  • 九万里风

    同“九万清风”。宋辛弃疾《贺新郎.用韵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词:“劝君且作横空鹗。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鸟攫。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

  • 卜夜卜昼

    同“卜昼卜夜”。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又冶荡殊常,蛊惑万状,卜夜卜昼,靡有已时。”见“ 卜昼卜夜”。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靡有已时。”【词语卜夜卜昼】  成语:卜

  • 三面网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用为称颂

  • 醴为穆生陈

    源见“楚筵辞醴”。谓礼遇贤士。唐窦庠《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秘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诗:“榻因徐孺解,醴为穆生陈。”

  • 沧桑劫

    源见“沧海桑田”。指世事变化的劫数。清 丘逢甲《重晤梁辑五光禄话旧》诗之一:“与君共话沧桑劫,已抵仙人五百年。”

  • 分茅锡土

    同“分茅列土”。清李渔《玉搔头.飞舸》:“只要你忙上紧赶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锡土也非吾吝。”见“分茅赐土”。宋·杨亿《旧将》:“~传家牒,钟鼎还须为勒铭。”【词语分茅锡土】  成语:分茅锡土汉语大词

  • 小器易盈

    见“器小易盈”条。主谓 盈,满。容器小,容易满。比喻酒量小,容易醉。也比喻胸怀狭窄,器量不大,容易自满。三国魏·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先取沉顿;醒寤之后,不识所言。”△贬义。常指器微量小的人

  • 白足禅师

    同“白足”。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之三:“彼则传之于赤髭疏主,示之于白足禅师。”【词语白足禅师】  成语:白足禅师汉语大词典:白足禅师

  • 入室操戈

    《后汉书.郑玄传》:“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鍼《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东汉经学家郑玄,读了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