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 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后以“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明史.占城传》:“王能保境息民,则福可长享;如必驱兵苦战,胜负不可知,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他日悔之,不亦晚乎!”


其他 鹬,一种细长嘴的水鸟。鹬和蚌互相争持,老渔翁正好把它们一起捉了,得到利益。语本《战国策·燕策》:“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喻世明言》卷10:这正叫做“~”。若是倪善继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将家私平等分析,这千两黄金,弟兄大家该五百两,怎到得滕大尹之手?”△贬义。用于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坐收渔利 羊顶角,狼得食。也作“鹬蚌相持,渔人获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省作“鹬蚌相持”、“鹬蚌相斗”、“鹬蚌相危”、“鹬蚌相争”、“蚌鹬争衡”、“渔人得利”、“渔人之利”、“渔翁得利”、“渔翁之利”。


【词语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成语: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汉语词典: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猜你喜欢

  •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被:及。四表:四海之外。格:至。上下:指天地。 光辉照耀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 旧时歌颂帝王德业辉煌。语出《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汉.郑

  • 延陵

    同“延陵子”。《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封于延陵。”故以“延陵”借指季札。汉王粲《赠文叔良》诗:“延陵有作,侨 肸是与。”宋范仲淹《吴岩寺》诗:“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老乾坤。”【词语延陵】   

  • 琴高

    源见“琴高乘鲤”。借指鲤鱼。宋黄庭坚《送舅氏野夫之宣城》诗之一:“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词语琴高】   汉语大词典:琴高

  • 别有肺肠

    《诗.大雅.桑柔》:“自有肺肠,俾民卒狂。”郑玄笺:“自有肺肠,行其心中之所欲。”后以“别有肺肠”指另有打算和企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七七回:“那老太太却别有肺肠,非但不惊不吓,还要赶到房里,把席

  • 龙尾

    源见“三人一龙”。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名者。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九引朱草衣诗:“自惭龙尾非名士,肯把猪肝累使君。”【词语龙尾】   汉语大词典:龙尾

  • 阳侯之变

    源见“阳侯”。指水灾。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一》:“逾三月,而建宁遭阳侯之变,巨室所藏尽荡为鱼鳖矣。”偏正 阳侯,古代传说中波涛之神。指水灾。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一》:“逾三月,而建宁遭~,臣室所

  • 陶令柳

    同“陶潜柳”。唐刘得仁《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谢公台尚在,陶令柳潜衰。”

  • 羿射九日

    《淮南子.本经训》:“逮尧之时,十日拜出,焦稼禾,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㺄(yàyú,传说中的食人猛兽)、凿齿(传说中的怪兽)、九婴(传说中的九头水火怪)、大风(凶禽)、封豨(大野猪)、修蛇(长大的蟒

  • 嬴女

    源见“乘鸾”。指传说中的秦穆公女弄玉。秦,嬴姓,故称秦女为嬴女。借指仙女或佳偶。唐李白《凤凰曲》:“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宋 百兰《醉蓬莱》词:“犹记年时,玉箫吹彻,并驾萧郎,共骖嬴女。”【词语嬴

  • 射蛟

    蛟,古代传说的蛟龙,民间认为它兴风作浪,能发洪水。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冬天,武帝南巡,在浔阳江(即长江流经江西九江附近的江面)射蛟。后以此为典,颂扬帝王的勇武精神。【出典】:《汉书》卷6《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