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原是战国时期以老子为代表的一种复古思想。后则泛指彼此互不通声气。老子认为,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徙;虽有船和车,没有必要乘坐它;虽有武器装备,没有地方陈列它。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习惯,邻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犬吠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不相往来。

【出典】:

《老子》80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其他 鸡狗的叫声都能听到,而双方一辈子到死也没有互相交往。比喻人或单位之间互不通信息和交流的情况。语本《老子》80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相,不读作xiàng。△用于社会交往方面。→各不相谋 ↔此唱彼和


【词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汉语词典: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猜你喜欢

  • 黄鹤呼子安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下《陵阳子明》:“陵阳子明者,铚乡人也。好钓鱼。于旋溪钓得白龙,子明惧,解钩拜而放之。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黄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三年龙来迎去,止陵

  • 门可张罗

    同“门可罗雀”。《太平广记》卷一八七引唐韦述《两京记.秘书省》:“唐初,秘书省唯主写书贮掌勘校而已,自是门可张罗。”见“门可罗雀”。《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西府车骑填凑,东第~。”【词语门可张

  • 格苗

    源见“舜舞干戚”。谓边民臣服。严复《主客平议》:“属者之不振,正纲常名张之不张,张则格苗贡雉之盛,可复见于今日。”【词语格苗】   汉语大词典:格苗

  • 桓郎笛

    同“桓伊筝”。宋刘克庄《水龙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岁笛字韵为寿戏答二君》词:“笑谢公旷达,暮年垂泪,听桓郎笛。”【词语桓郎笛】   汉语大词典:桓郎笛

  • 易城玉

    源见“完璧归赵”。原指和氏璧。借指珍宝。宋晁冲之《同鲁山韩承观女灵庙前险石》诗:“我知此必蕴灵异,何止怀藏易城玉。”

  • 三舍避

    同“退避三舍”。清查慎行《题项霜田读书秋树根图》诗:“遇君尚应三舍避,君愈降气余弥惭。”

  • 日饮

    同“日饮亡何”。宋苏轼《次韵子由.椰子冠》:“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 发光可鉴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黰黑(注:有仍氏,古代诸侯。黰即鬓言其发稠密而乌黑)而甚美,光可以鉴(言发有光泽如镜,可以照人),名曰玄妻(玄,黑也,以发黑故称)。乐正后夔取之(乐正,官名,取

  • 波臣槁

    源见“涸辙之鲋”。谓身处困境,急待救援。明徐渭《送某人之台州》诗:“木吏愁难付,波臣槁欲穿。”

  • 西赆南琛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西赆浮玉,南琛没羽。吴歈越吟,荆艳楚舞。”后谓四方皆来朝贡为“西赆南琛”。赆,贡物。琛,珍宝。《南史.夷貊传论》:“西赆南琛,无闻竹素。”并列 赆,赠送的财物。琛,珠宝。语本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