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原是战国时期以老子为代表的一种复古思想。后则泛指彼此互不通声气。老子认为,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徙;虽有船和车,没有必要乘坐它;虽有武器装备,没有地方陈列它。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习惯,邻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犬吠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不相往来。

【出典】:

《老子》80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其他 鸡狗的叫声都能听到,而双方一辈子到死也没有互相交往。比喻人或单位之间互不通信息和交流的情况。语本《老子》80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相,不读作xiàng。△用于社会交往方面。→各不相谋 ↔此唱彼和


【词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汉语词典: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猜你喜欢

  • 春兰秋菊

    谓物当其时,各有佳胜。屈原的诗写道,成双成对的人儿,手持鲜花踩着鼓点翩翩起舞。美丽盛装的人儿,唱着动听的歌曲,有的象春天的兰花,有的象秋天的菊花,他们的形象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出典】:《楚辞·九歌·

  • 醉玉

    同“醉玉颓山”。宋石孝友《杏花天.借朱希真韵送司马德远》词:“屏山似展江如簇,不见尊前醉玉。”【词语醉玉】   汉语大词典:醉玉

  • 一祖三宗

    元代方回编《瀛奎律髓》,推崇江西诗派,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一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瀛奎律髓》:“大旨排西昆而主江西,倡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者杜甫,三宗者,

  • 高攀月中桂

    源见“蟾宫折桂”。指科举应试及第。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幸天子开贤路,因而赴帝里也,已高攀月中桂。”

  • 赤凤

    旧题汉伶玄《赵飞燕外传》:“后所通宫奴燕赤凤者,雄捷能超观阁,兼通昭仪。”后因以“赤凤”指情夫。唐李商隐《可叹》诗:“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孽海花》二六回:“主妇索书,房中飞赤凤。”【词

  • 洛生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桓公伏甲设馔”注引宋明帝《文章志》:“(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学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洛生咏即指洛阳书生带鼻浊音的吟咏,犹如今天

  • 倚社凭城

    源见“城狐社鼠”。谓有后台靠山可依仗。清蒲松龄《代王侍读与布政司何书》:“某且包娼宿妓,盘乐偷安;绩亦倚社凭城,规避不出。”

  • 跨鹤吹笙

    源见“王乔控鹤”。形容仙人的快乐生活。宋周密《木兰花慢.两峰插云》词:“明月千岩夜半,溯风跨鹤吹笙。”

  • 六耳不传道

    同“六耳不同谋”。《石点头》六回:“六耳不传道,吾兄若知,定先要挨一脚媒人。”【词语六耳不传道】   汉语大词典:六耳不传道

  • 载鬼一车

    《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高亨注:“爻辞所言乃一古代故事:有一睽孤(离家在外之孤子)夜行,见豕伏于道中,更有一车,众鬼乘之。睽孤先开其弓欲射之,后放下其弓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