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好的言论。孔:很。昭:著明。 意谓嘉言谠论,深切著名。语出《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南朝.梁.刘孝威《重光》诗:“中衢置樽,高堂悬镜,其酌不穷,其明逾盛。德音孔昭,民胥攸詠。
源见“得鱼忘荃”。指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反映事物的迹象。《宋书.谢灵运传》:“磻弋靡用,蹄筌谁施?”南朝 陈姚最《〈续画品〉序》:“自非渊识博见,熟究精粗,摈落蹄筌,方穷至理。”【词语蹄筌】 汉
战国.庄周《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元代脱脱等《宋史.窦仪传》:“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
同“大风歌”。唐 王德贞《奉和圣制过温汤》:“停舆兴睿览,还举《大风》篇。”【词语大风篇】 汉语大词典:大风篇
同“青出于蓝”。南朝 梁钟嵘《诗品》卷下:“德璋生于封谿,而文为雕饰,青于蓝矣。”【词语青于蓝】 汉语大词典:青于蓝
源见“得陇望蜀”。比喻人心不足,所求无厌。明 无心子《金雀记.临任》:“真薄幸,原何陇 蜀相兼并。”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葛端肃公家训》:“理刑之官,非可以兼辅导,若如所请,将来陇 蜀之请,又不知其如何
古弩上所设的观测器,用以目测所射目标的高下远近。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器用》:“予顷年在海州,人家穿地得一弩机,其望山甚长,望山之侧为小短,如尺之有分寸。原其意,以目注镞端,以望山之度拟之,准其高下,正
《西京杂记》卷二载:汉司马相如作赋“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后遂以为行文迟巧、笔毫为枯的典故。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词语
同“垫角风标”。元宋无《送陈行之之信州推官》诗:“自补寻山屐,谁亲垫雨巾?”
指荆轲(Kē科)在易水(今河北省西部,水源出易县境)边慷慨高歌。后以此典比喻慷慨悲壮、视死如归之气概;或比喻士人别离的悲凉场面。荆轲(?——前227年),字公叔,战国末卫国(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县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