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魏王大瓠

魏王大瓠

源见“魏王瓠”。比喻人才不得其用。宋苏轼《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诗:“魏王大瓠无人识,种成何翅实五石。”


【典源】 《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xiao) 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今译】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它结成能盛五石的大葫芦。用它来盛水,它脆而不坚,无法提举。把它剖开做瓢,瓢又太大,无处安置它。这个葫芦并非不大,可没有什么用处,我就将它打碎了。”庄子说:“先生原来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 ……现在你有容量五石的大葫芦,何不将它做成腰舟,拴在腰间借以浮渡江湖,反而忧虑它太大无处可容,可见你的心还是茅塞不通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才没有用武之地。

【典形】 落我材、 魏王大瓠、 魏王瓠。

【示例】

〔落我材〕 宋·辛弃疾《满江红·和卢国华》:“落我材无所用, 易除殆类无根潦。”

〔魏王大瓠〕 宋·苏轼《蒜山松林中可卜居》:“魏王大瓠无人识,种成何翅实五名。”

〔魏王瓠〕 南朝宋·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空班赵氏璧,徒乖魏王瓠。”


【词语魏王大瓠】  成语:魏王大瓠汉语词典:魏王大瓠

猜你喜欢

  • 负暄

    源见“献曝”。喻忠君爱国之心。明郑若庸《玉玦记.诏封》:“应甄录汗马勋劳,还展布负暄忠爱。”【词语负暄】   汉语大词典:负暄

  • 尔虞我诈

    或用作“此诈彼虞”、“尔诈我虞”。形容互相猜疑,互相欺骗,勾心斗角。公元前595年秋,楚庄王出兵伐宋,相持几个月,双方均疲惫不堪。为了迫使宋国求和,楚国军队在当地修房筑屋,并招回逃亡百姓耕田种地,以作

  • 尝鼎一脔

    《吕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鼎在古代是烹煮食物的器皿,脔指切成小块的肉。尝鼎一脔原意是尝鼎镬中的一块肉,便可知鼎镬中食物的滋味。后用尝鼎一脔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王安石《

  • 冬箑夏裘

    比喻不合时宜、不切实用的行为。南朝宋鲍照《园葵赋》: “彼圆行而方止,固得之于天性;伊冬箑而夏裘,无双功而并盛。” ●《淮南子·精神训》: “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已,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 汉

  • 会同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郑玄注:“时见者,言无常期;殷,犹众也。”《诗.小雅.车攻》:“会同有绎。”毛传:“时见曰会,殷见曰同。绎,陈也。”《论语.先进》:“

  • 熊罴之士

    《尚书.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熊罴之士”,勇士。后因以“熊罴之士”为比喻勇士之典故。《晋书.段灼传》:“陛下诚欲致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使奋威淮浦,震服蛮荆者,故宜畴咨博采,广

  •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其他 比喻心里不安定。《二刻拍案惊奇》卷11:“心里真似~,反添了许多不快活。”△多用于描写人的心理紧张状况。也作“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词语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成语:十五个吊桶打水

  • 马少游语

    《后汉书.马援传》:“(援)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注:短毂车行沼泽地便利,故称。此当概指简易之车),御款段马(注:款段,形段迟缓),为郡掾

  • 金瓯

    金瓯(ōu欧):黄金之瓯,盛酒器。喻指疆土完整,政权巩固。南朝梁大同年间,武帝萧衍曾夜间梦见中原地区的州牧、郡守都以地来降,满朝文武隆重庆贺。醒来之后,非常高兴。天明以后向中书舍人朱异谈了此事,朱异说

  • 桑林祷雨

    《墨子.兼爱下》:“汤(商朝开国之君,名履)曰:‘惟小子(汤自卑称)履,敢用玄牡(玄牡,黑色的公牛。汤为天子,祭祀当用太牢,黑色的公牛就是做为太牢的牺牲),告于上天后(指皇天后土)曰:“今天大旱,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