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门纳驷

高门纳驷

源见“于公高门”。谓门第显赫。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既而幽垄埋魂,终降槐庭之赠;高门纳驷,式居第社之封。”


【典源】 《汉书·于定国传》:“始(于) 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到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今译】 汉代于定国的父亲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治狱公正,平反冤屈,郡中曾为立生祠。他住的闾巷大门坏了,同闾的人商议修复,于公说:“将闾门修得高大一些,让大官坐的四匹马拉的高盖车也能通过。我治狱从未有冤案,积下了阴德,后世子孙一定有发达的。”果然于定国位至廷尉丞相,于永位至御史大夫。

【释义】 后以此典称人有德行,后代发达显贵; 或反用其意,指身境困厄,住居狭陋。

【典形】 大我门、高盖之荣、高闾、高门、高门纳驷、高门庆、门容驷、容高盖、容驷、容驷马、驷马高门、廷尉门高、于公阴德、于门、于门高大、门低不容驷、高门大车、门小愧车马、高门驷马、门大容千驷、驷马高盖、车马高门、于家决狱、于公门户、驷马门、志容驷。

【示例】

〔大我门〕 清·归庄《知家兄尔复生子志喜》:“莫但传先泽,方期大我门。”

〔高盖之荣〕 唐·骆宾王《上廉察使启》:“虽噬指思归,空轸倚闾之望; 而啮臂求仕,非图高盖之荣。”

〔高闾〕 宋·陆游《幽居》:“蔽床欣卜宅,容驷笑高闾。”

〔高门纳驷〕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既而幽垄埋魂,终降槐庭之赠; 高门纳驷,式居茅社之封。”

〔高门庆〕 唐·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门容驷〕明·袁宏道《为耿华平题先公册》:“家贫自许门容驷,国瑞方知种有麟。”

〔容高盖〕 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著腐儒。”

〔容驷〕宋·苏轼《闭户》:“巷僻断非容驷路,肠枯那有蹴蔬羊。”

〔驷马高门〕 金·元好问《与宗秀才》:“驷马高门看他日,始知种德有根株。”

〔廷尉门高〕 清·钱谦益《于广文挽诗》:“廷尉门高犹驷马,广文官冷自寒毡。”

〔于公阴德〕元。揭傒斯《送郑司狱归衢州》:“尽说于公有阴德,掉头相别大江濆。”

〔于门〕 宋·朱淑真《题王氏必兴轩》:“未必芝兰遍谢砌,好看车马集于门。”

〔于门高大〕 元·蒲道源《人月圆·赵君锡再得雄》:“灵椿未老,丹桂先芳。他年须记,于门高大,车马煌煌。”


猜你喜欢

  • 种瑶草

    旧题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方丈洲,在东海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方丈方面各五千里,上专是群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夫司命所治之处。群仙不欲升天者,皆往来此洲,受太玄生篆,仙家数十万,耕田种芝草,

  • 三珠

    同“三珠树”。北周庾信《伤心赋》:“三虎二龙,三珠两凤,并有山泽之灵,各入熊罴之梦。”【词语三珠】   汉语大词典:三珠

  • 郢客

    源见“曲高和寡”。指歌手、诗人。唐姚合《咏雪》:“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明李东阳《寿祭酒罗先生七十次所寄韵》之二:“郢客高词渐寡和,杜陵新赠怯轻为。”亦借指格调高雅的乐曲或诗文。宋刘克庄《

  • 十样宫眉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二曰小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七曰分稍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十曰倒晕眉。”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爱好声色,

  • 炊黍枕

    源见“黄粱梦”。指《枕中记》中人物吕翁给卢生的青磁枕,枕此枕可荣适如志。借指幻梦。宋陈著《浪淘沙.次韵示弟观》词:“不用借他炊黍枕,何梦非空!”

  • 图南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 青云路

    源见“青云自致”。喻高位或谋求高位的途径。唐张乔《别李参军》诗:“静想青云路,还应寄此身。”明陶宗仪《辍耕录.白日圜文》:“未得青云路,且坐白日圜。”【词语青云路】   汉语大词典:青云路

  • 猢狲入布袋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真寂禅师》:“僧曰:‘恁么即学人归堂去也。’师曰:‘猢狲入布袋。’”猢狲本有野性,无拘无束,一旦钻入口袋之中,便不得自由。学人归堂,亦犹猢狲入布袋受到约束。后因用以比喻落入圈套

  • 陶潜柳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晋陶潜,字元亮,又名渊明,曾为彭泽令,归隐后,自号为五柳先生。后因以“陶潜柳”为咏柳的典故。亦以比喻隐居之地或人。多

  • 谤书一箧

    《战国策.秦策二》:“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同返)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战国初期,魏文侯(名斯)任用李悝为相,吴起为将,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