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屋建瓴

高屋建瓴

建:倾倒。瓴(líng龄):盛水的瓶子。此典指把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一说:瓴,仰瓦,即瓦沟。汉初,田肯向高祖刘邦分析形势说:“秦地(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今陕西、甘肃等地),形势险要,是可以取胜之地方,它有隔山阻河的险难,与各诸侯国远隔千里,如果诸侯拥兵一百万,那么秦地兵力只要二万就足以抵挡制胜。凭借着这样有利之地势,从此以后对各诸侯用兵,那就好像在高屋脊上向下倾倒瓶子里的水从瓦沟里一泻而下。”后以此典比喻居高临下,有不可阻挡之有利形势。此典又作“建瓴”、“建瓴之势”“建瓴高屋”。

【出典】:

史记》卷8《高祖本纪》383页:“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xuán玄,通“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集解》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建音蹇。”晋灼曰:“许慎曰瓴,壅似瓶者。”

【例句】:

南朝梁·简文帝《弹棋谱序》:“观兵棋之式道,上升则博艺穹天,赴下则建瓴高屋。乘危则栈山航海,历险则束马悬车。”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莫不如彼建瓴,同斯破竹,一朝指挥,六合大定。” 唐·骆宾王《兵部秦姚州道破逆贼露布》:“贼据临代之形,负建瓴之势,征风召雨,猬起蜂飞。” 宋·周邦彦《汴都赋》:“加兵诸侯,如高屋之建瓴,水神皋天邑,以先得者为上计。” 朱自清《那里走》:“这种……生活样式,正如高屋建瓴水,它的影响会迅速地伸张到各处。” 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毛主席洞察全局,高屋建瓴,在指导革命战争中所表现的那种非凡英明和伟大气魄,是史无前例的。”


偏正 建,倾倒。瓴,水瓶。把一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挡。语本《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宋·曾极《金陵百咏·天门山》:“~无计取,二梁刚把当殽函。”△褒义。用于描写气势。→横扫千军 居高临下 建瓴之势 ↔断断续续。 也作“建瓴高屋”、“屋上建瓴”。


【典源】《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汉书·高帝纪》亦载。

【今译】 秦国,是占据有利地势的国家,周围有黄河、山脉等险阻,如果它发兵来攻打东边诸侯,如同在高屋脊上向下倾倒瓶子里 (一说瓴为泻水沟) 的水一样会一泻而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势头迅猛顺畅,不可遏阻。

【典形】 建瓴、建瓴之势、凭高建瓴、建瓴得势。

【示例】

〔建瓴〕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莫不如彼建瓴,同斯破竹,一朝指挥,六合大定。”

〔建瓴之势〕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露布》:“贼据临代之形,负建瓴之势。征风召雨,蝟起蜂飞。”


【词语高屋建瓴】  成语:高屋建瓴汉语词典:高屋建瓴

猜你喜欢

  • 八公山下

    源见“草木皆兵”。借指古战场。宋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词:“千城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 文无点易

    同“文不加点”。《南史.谢朓传》:“时荆州信去倚待,朓执笔便成,文无点易。”【词语文无点易】  成语:文无点易汉语大词典:文无点易

  • 为鬼为魅

    见“为鬼为蜮”。【词语为鬼为魅】  成语:为鬼为魅

  • 膏肓二竖

    源见“病入膏肓”。指病魔。明王玉峰《焚香记.回生》:“拯世扶危体道心,膏肓二竖不须寻。”

  • 帽委西风

    源见“孟嘉落帽”。形容登高游宴的洒脱不羁。宋陈造《九日登楼》诗:“帽委西风判一醉,故人应未笑华颠。”

  • 状虎皮

    源见“虎皮羊质”。形容虚有其表。亦用为谦词。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曲艺垂麟角,浮名状虎皮。”

  • 风生苹叶

    《文选》卷十三战国楚.宋玉《风赋》:“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蹶石伐木,梢杀林莽。’”战国楚辞赋家宋玉,在《风赋》中描写风乍生之时“起于青苹之末”。后用为咏风之

  • 叔孙名子

    《左传.文公十一年》:“公卜使叔孙得臣追之,吉,侯叔夏御庄叔,緜房甥为右,富父终甥驷乘。冬十月,甲午,败狄於鹹,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摏其喉,以戈杀之,埋其首於子驹之门,以命宣伯。……”公元前六一六年,

  • 一见如故

    同“一见如旧”。宋张洎《贾氏谭录》:“李邺侯(李泌)为相日,吴人顾况西游长安,邺侯一见如故。”见 “一见如旧”。宋·张泪《贾氏谭录》:“李邺侯为相日,吴人顾况西游长安,邺侯~。”【词语一见如故】  成

  • 结束牢拴

    谓装束停当,衣饰整齐。清代洪升《长生殿.合围》:“这一员身材慓悍,那一员结束牢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