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桓公柳”。谓人老感叹年华易逝。宋姜夔《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词:“柳老悲桓,松高对阮,未办为邻地。”并列 看到柳树老了,桓温悲伤感慨。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
源见“许由洗耳”。传说中的隐人高士。南朝 梁江淹《为萧太傅谢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支伯,迎云山而揖许由,激昂荣华之间,沈潜珪组之内。”【词语许由】 汉语大词典:许由
晋.常璩《华阳国志》卷十下《先贤士女总赞下.汉中士女》:“阎宪字孟度,成固人也。名知人。为绵竹令,以礼让为化,民莫敢犯。男子杜成夜行,得遗物一囊,中有锦二十五匹,求其主还之,曰:‘县有明君,何敢负其化
《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萧子显《齐书》:“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也。……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诵书,夜则燃糠自照。”《南
《汉书.酷吏.郅都传》:“匈奴至为偶人象都,令骑驰射,莫能中,其见惮如此。”《新唐书.郝玭传》:“虏大畏,道其名,以怖啼儿。”汉景帝时,雁门太守郅都为人勇悍,号称“苍鹰”。匈奴做成郅都的偶象,让士兵骑
清.王谟辑本韦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我国唐代,韦、杜两大家族世代为望族,势力颇大。当时韦氏所居名韦曲,杜氏所居名杜曲,都在长安城南。所以当时有歌谣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后因以“去
见“耳濡目染”。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不学以能。”【词语目濡耳染】 成语:目濡耳染汉语大词典:目濡耳染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知,音智。”魏献子,即魏舒,晋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王粲虽为避西京之乱,到荆州投奔刘表,但刘表因王貌不扬,对他并不重用,宾主关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即智襄子)帅师伐郑,次(军队次宿)于桐丘(今河南扶沟县西二十里)。郑驷弘请救于齐……中行文子(即荀寅,又称荀文子,此时正在齐国)告成子(即陈成子,名恒)曰:‘有自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