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飞燕舞

飞燕舞

赵飞燕(?-前1年),汉成帝皇后。出身微贱,因体态轻盈,善舞能歌,所以取名“飞燕”,原是阳阿主家的歌女。汉成帝刘骜微服外出,在阳阿主家作客,在欣赏歌舞时,对赵飞燕颇喜爱。召入宫中,受到宠幸,为倢伃。后谮告许皇后咒诅皇帝,成帝因废许后,立她为皇后。平帝即位,她被废为庶人,自杀。另据《飞燕外传》载:“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后因作咏后妃得宠的典故,亦以喻指体态轻盈的歌伎舞女。

【出典】:

汉书》卷97下《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3988、3989页:“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通“悦”)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倢伃,贵倾后宫。……后月余,乃立倢伃为皇后。……姊弟颛(zhuān专,通“专”)宠十余年,卒皆无子。”

【例句】:

晋·潘岳《西征赋》:“卫鬓发以光鉴,赵轻体之纤丽。” 唐·李白《阳春歌》:“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唐·李咸用《倢伃怨》:“莫恃芙蓉开满面,更有身轻似飞燕”。 唐·王諲《长信怨》:“飞燕依身轻,争人巧笑名。” 唐·和凝《采莲曲》:“波上人如潘玉儿,掌上花似赵飞燕。” 唐·张南容《静女歌》:“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 唐·李商隐《蜂》:“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唐·聂夷中《大垂手》:“装束赵飞燕,教来掌上舞。” 宋·苏轼《南歌子》:“只应飞燕是前身,共看剥葱纤手,舞凝神。” 宋·辛弃疾《摸鱼儿》:“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宋·袁去华《思佳客》:“飞燕双双掌上身,花光纷艳晚妆新。” 元·白朴《双调·驻马听·舞》:“轻衫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元·马致远《大石调·青杏子·姻缘》:“飞燕体翩翩舞袖,回鸾态飘摇翠被。” 元·萨都剌《题明皇击敌(yǔ语,古击乐器)图》:“阿环起学飞燕轻,笑唤三郎作供奉。”


猜你喜欢

  • 邪魔歪道

    指不正当的言行或途径。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邪魔歪道弄来的东西,咱不稀罕!”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姚大婶生怕闺女看些邪魔歪道的小唱本。”见“邪魔外道”。杨朔《三千里江山》:“姚大婶

  • 忘忧物

    三国 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后因称酒为“忘忧物”。晋陶潜《饮酒》诗之七:“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唐白居易《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酘酒相次寄到无因同饮聊咏所怀》诗:“劳将箬下忘

  • 秋胶

    《周礼.考工记.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郑玄注:“三材,胶、丝、

  • 失鹿

    同“亡鹿”。明高启《感旧酬宋君咨见寄》诗:“中原未失鹿,东海方横鲸。”【词语失鹿】   汉语大词典:失鹿

  • 东阁诗兴

    源见“东阁官梅”。指赏梅赋诗的雅兴。宋张炎《一枝春.为陆浩斋赋梅》词:“东阁漫撩诗兴。料西湖树老,难认和靖。”

  • 思若涌泉

    才思犹如喷涌的泉水。形容才思丰富敏捷。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强记洽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宋.庄绰《鸡肋编》卷上:“思若涌泉名海内,从来苏李擅当时。”亦作“思如涌泉”。《旧唐书.苏颋

  • 故态狂奴

    源见“狂奴故态”。指狂放傲世的人。清黄遵宪《铁汉楼歌》:“先生湛然色不变,崛强故态犹狂奴。”

  • 蝇营

    比喻到处钻营。唐韩愈《送穷文》: “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来。” ●《诗·小雅·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诗写谗臣如同青蝇往来不绝,到时要害人乱国。诗人意在劝

  • 渤海风

    源见“卖剑买牛”。谓去兵武而民众安定从事生产。明陈子龙《讨山寇至平昌》诗:“渤海风既邈,广陵事难寻。”

  • 三枝誓箭

    源见“锦囊三矢”。指牢记父志,誓雪遗耻。元张宪《李天下》诗:“三枝誓箭挂马鞍,誓与先王刷遗耻。”按,李天下,唐庄宗 李存勖的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