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陶潜《与子俨等疏》:“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后以“北窗高卧”表示悠闲自适。宋辛弃疾《水龙吟》词:“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
元明清戏剧小说中的熟语。意谓匆忙中各自赶路。语出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在下就告回了。正是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元.无名氏《争报恩》楔子:“梁山路近苦难行,家属权时旅店停。方信将军不下马,也
同“地主之谊”。《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见“地主之谊”。【词语地主之仪】 成语:地主之仪汉语大词典:地主之仪
源见“苏耽”。指苏仙公院中的橘树和井。传说此井之水和橘叶可治疫病。清周济《永遇乐.题祁生洞庭缘院本》词:“灵旗搴雨,轻绡护玉,还访橘根仙井。”
源见“郢匠挥斤”。郢匠挥斧斫鼻,尽除鼻上之泥而鼻不伤。因以“郢正”为以诗文就正于人的谦词。清缪彤《与颜光敏书》:“伏枕偶得二诗,书呈大方郢正。”【词语郢正】 汉语大词典:郢正
同“临池学书”。唐鲍溶《寄王璠侍御求蜀笺》诗:“野客思将池上学,石楠红叶不堪书。”
同“楚宫细腰”。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二九:“窅娘侧足跛行苦,楚国纤腰饿死多。”
指士、农、工、商《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词语四民】 汉语大词典:四民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郑大夫,治郑掌权),子产使校人(管理池塘的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回报)曰:‘始舍之,圉圉(音yǔ,侷促困顿的意思)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
《左传.定公五年》:“吴师居麇。子期将焚之,子西曰:‘父兄亲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子期曰:‘国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旧祀,豈惮焚之?’焚之而又战,吴师败。”吴楚交战,吴师肓於麇(jūn)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