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韩信登坛

韩信登坛

指萧何建议刘邦设立拜将坛,以隆重之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后以此典比喻授以要职,委以重任。当时,萧何问刘邦究竟作何打算?汉王刘邦说:“我也想要向东方发展呀,怎么能够闷闷不乐地老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如果大王决计向东方发展,能够任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任用,韩信终究要跑走。”汉王刘邦说:“我看在你所推荐,让他做将吧。”萧何说:“即使做将,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来。”汉王刘邦说:“那就让他当大将。”萧何说:“好得很!”于是汉王刘邦就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傲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就像呼唤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之原因。如果大王决心要任命他,就选个吉祥日子,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举行任命大将之完备礼节,那样才行。”汉王刘邦答应萧何要求。将领们听到要拜大将都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等到任命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此典又作“登坛拜将”。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11页:“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沐浴、独宿、不饮酒、不吃荤,清心洁身,表示诚敬);设坛(土台)场(广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例句】: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既班三事,又贰六官,卫青受诏,韩信登坛。”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2本第4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


【词语韩信登坛】  成语:韩信登坛汉语词典:韩信登坛

猜你喜欢

  • 泰山之安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泰山之安”,形容像泰山那样稳固,安定。明.冯梦龙、清.蔡元放编《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内安百姓,外抚四夷,勋加于王室,泽布于诸侯,国有泰

  • 赵日

    《左传.文公七年》:“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意谓赵衰如冬日,温暖可爱;赵盾如夏日,严烈可畏。后因用“赵日”比喻冬天温暖的太阳。南朝 梁萧统

  • 女床之鸾

    《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文选》卷三东汉.张平子(衡)《东京赋》:“鸣女床之鸾鸟,舞丹

  • 忘言

    《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又《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忘言,坐忘,都是庄子哲学思想中之精粹。即人处于自然状态中忘我的境界。后遂用以为高层次的思维

  • 噬脐无及

    同“噬脐莫及”。唐高彦休《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明宋濂《谢烈妇传》:“宜急旋,稍晚,噬脐无及矣。”见“噬脐何及”。唐·高彦休《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矣

  • 东都外

    源见“二疏还乡”。泛指归隐送行处。东都,指东都门,为西汉疏广、疏受辞官归隐时,亲朋故旧等送行处。唐孔德绍《行经太华》诗:“何必东都外,此处可抽簪。”

  •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肉:指人的歌喉。 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声乐。 古人认为音乐欣赏以接近自然为贵。语出《晋书.桓温传.附孟嘉》:“桓温问嘉:‘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嘉答曰:‘

  • 不为冥冥堕行

    为( ㄨㄟˋ wèi ):因。冥冥:私下,暗中。堕:毁。行:操行。 不因为在暗中(无人监督)就毁掉自己的操行。语出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明史

  •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尔:你们。之:往。 你们纵有千百条主意,也不如我自己跑这一趟。 表示果于自信,坚定不移。语出《诗.鄘风.载驰》:“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清.刘熙载《艺概.文概》:“屈子《离骚

  • 击中流

    同“击楫中流”。清赵翼《太保傅文忠公挽词》之三:“葛相征蛮勤五月,豫州伐敌击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