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族类:原指同族,后指同类,同帮。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指不属于自己同类之人,和自己有着根本的利害冲突。公元前587年,鲁成公出访晋国,由于受到晋景公的慢待,回国后,打算倒向楚国。季孙行父劝阻他说:“不行,晋国虽然无道,但不能背叛。国家广大,臣下和睦,而且靠近我国,诸侯也听他的命令,是不能同他对抗的。周文王的太史官佚说过这样的话,不是我们同族的人,是不能与我们同心的。楚国虽然广大,并非我们的同族,怎么会爱我们呢?”鲁成公听了,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出典】:

左传·成公四年》:“秋,公至自晋,欲求成于楚而叛晋。季文子曰:‘不可。晋虽无道,未可叛也。国大臣睦,而迩于我,诸侯听焉,未可以贰。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公乃止。”

【例句】:

房玄龄《晋书·江统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其他 不是同族的人,和我们不是一条心。原指对异族的疑忌。后也用以指责排斥异己的宗派活动。《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公乃止。”杜预注:“字,爱也。”朱自清《爱国诗》:“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所谓‘~’。”△多用于关系方面。也作“非我族类”。


【词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成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汉语词典: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猜你喜欢

  • 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同“南山铁案”。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问官申辩百端,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见“南山可移”。【词语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成语: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 迷金醉纸

    同“纸醉金迷”。清 黄树仁《〈淞南梦影录〉序》:“迷金醉纸开芳宴,豹舌熊蹯尝几遍。”见“纸醉金迷”。清·黄树仁《〈淞南梦影录〉序》:“~开芳宴,豹舌熊蹯尝几遍。”【词语迷金醉纸】  成语:迷金醉纸汉语

  • 破觚为圜

    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觚:棱角。圜:圆。把棱角磨去使其光圆。后因以“破觚为圜”比喻去除严酷的法令而改从简易或称由生硬变为圆滑。《梁书.良吏传论》:“梁兴破觚为

  • 衣食足则知荣辱

    衣服食物充足,即生活没有忧虑后,才能讲究礼义廉耻。《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 五袴讴

    同“五袴谣”。唐罗隐《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诗:“水寒不见双鱼信,风便唯闻五袴讴。”【词语五袴讴】   汉语大词典:五袴讴

  • 斫涉

    源见“截胫剖心”。谓斩断冬月涉水者的胫骨。形容残暴行为。汉班固《白虎通.礼乐》:“殷纣为恶日久,其恶最甚,斫涉刳胎,残贼天下。”《梁书.武帝纪下》:“斫涉刳孕,于事已轻;求鸡征杖,曾何足譬。”【词语斫

  • 覆水难收

    春秋楚.鹖冠子《鹖冠子》:“太公(周姜尚,又名吕尚、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即封齐侯,道过前妻,再拜求合(妻求复婚),公取盆水覆地,令收之,惟得少泥。公曰:‘谁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晋.王嘉《拾遗记》

  • 王济尚味

    《晋书.王济传》:“(王济)性豪侈,丽服玉食……帝常幸其宅,供馔甚丰,悉贮琉璃器中。蒸肫甚美,帝问其故,答曰:‘以人乳蒸之。’帝色甚不平,食未毕而去。”王济极为豪华奢侈,竟以人乳蒸食,后以“王济尚味”

  •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

    天下难道会有没有父亲的国家吗? 旧指背叛父亲的人没有出路。语出《礼记.檀弓上》:“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

  • 千金字

    源见“一字千金”。形容价值极高的文字。唐王维《上张令公》诗:“市阅千金字,朝开五色书。”【词语千金字】   汉语大词典:千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