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雁书

雁书

雁:大雁。书:书信。此典指元国信使郝经被南宋权相贾似道扣留真州(今江苏仪征)十六年,系帛书于雁足,北传被拘消息。郝经(1223-1275年),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县)人,字伯常,家世业儒。金亡,徙河北,充张柔、贾辅幕客,博览二家藏书。后入充忽必烈王府侍从,参谋政事,颇受信用。1259年,跟随忽必烈进攻南宋鄂州(今湖北武昌),授职江淮宣慰副使。闻宪宗蒙哥死于钓鱼山,建议忽必烈速与贾似道议和退兵,撤军北还,争取汗位。忽必烈即汗位于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命郝经以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出使南宋,告世祖即位,并商和议,被贾似道秘密拘留于真州。至元十一年(1274年),郝经等被拘已整整十六年。一日,新收养的一只雁子朝着郝经振动双翼,高声鸣叫,好像要诉说什么。郝经灵机一动,率随从置香案,北向而拜,亲自写如下五十九字于一小块丝织物上:“霜落风高恣所知,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然后,系帛书于雁足,纵其飞去。此帛书写于至元十一年。因当时南北隔绝,身陷纍绁的郝经并不知世祖年号已改为至元,故仍依次记作中统十五年。系书之雁北归,后被猎人获取,进献于朝廷。元世祖见后,恻然感叹道:“郝经等四十骑出使,被拘留在江南,竟没有一人像这只雁子一样归来啊!”于是,另派使臣入宋索要被拘的郝经等人。宋廷很害怕,不得不遣官礼送郝经等北还。郝经北上途中染病,第二年逝世。郝经死后不足半载,元军攻入临安(今浙江杭州),灭亡了南宋。

【出典】:

元史》卷157《郝经传》3708、3709页:“世祖即位,以经为翰林侍读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使宋,告即位,且定和议……而贾似道方以却敌为功,恐经至谋泄,竟馆经真州……驿吏棘垣钥户,昼夜守逻,欲以动经,经不屈。……居七年,从者怒斗,死者数人,经独与六人处别馆。又九年,丞相伯颜奉诏南伐,帝遗礼部尚书中都海牙及经弟行枢密院都事郝庸入宋,问执行人之罪,宋惧,遣总管段佑以礼送经归。……经归道病……明年夏,至阙,锡燕大庭,咨以政事,赏赉有差。秋七月,卒……经还之岁,汴中民射雁金明池,得系帛,书诗云:‘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后题曰:‘至元五年(本传所记“至元五年”,疑误。今从《辍耕录》“中统十五年”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

【例句】:

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20《雁书》:“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右五十九字,郝公书也。公字伯常,泽州陵川人,世皇召居潜邸。岁己未,扈从济江,授江淮宣慰司副使。中统元年,拜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使宋。宋馆于真州,凡十有六年,始得归。此书当在至元十一年,是时南北隔绝,但知纪元为中统也。先是,有以雁献,命畜之。雁见公,辄鼓翼引吭,似有所诉者。公感悟,择日,率从者具香案北向拜,舁雁至前,手书尺帛,亲系雁足而纵之。后虞人获之苑中,以闻。上侧然曰:‘四十骑留江南,曾无一人雁比乎!’遂进师南(代)〔伐〕。越二年,宋亡。至今秘监帛书尚存。”


【词语雁书】   汉语词典:雁书

猜你喜欢

  • 斧画

    《宋史.王全斌传》载:宋初王全斌平定后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宋太祖鉴于唐代中衰与用兵南诏有关,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后因以“斧画”指统辖以外的疆域。《明史.大理传》:“大理乃唐交

  • 功画凌烟

    源见“凌烟阁”。表示建立了卓越功勋,名垂青史。宋韩元吉《水龙吟.寿辛侍郎》词:“明年看取,锋旗南下,六骡西走。功画凌烟,万钉宝带,百壶清酒。”

  • 月望

    农历每月十五夜之月。《资治通鉴.晋纪》简文帝咸安元年:“诘朝月望。”胡三省注:“日行迟,一年一周天;月行速,一月一周天而与日会。日月之会,谓之合朔。自合朔之后,月又先日而行,至十五日,日月相望,谓之月

  • 元龙楼

    同“元龙百尺楼”。沈砺《狂歌行》:“时而一凭高,直上元龙楼。”见“元龙百尺楼”。沈砺《狂歌行》:“时而一凭高,直上~。”【词语元龙楼】   汉语大词典:元龙楼

  • 锐头将军

    晋.孔衍《春秋后语.赵语》:“平原君对赵王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执志强也,可以持久,难于争锋,廉颇足以当之。’”平原君赵胜谈及秦将白起时,说他头小又尖锐

  • 片言可决

    见“片言折狱”。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意谓今古月亮只有一个,而今古人事则不断变迁。 表示人生短暂而宇宙无穷。语出唐.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石明月皆如此。”明

  • 自相矛盾

    比喻言行不一或互相抵触。韩非子在批评儒家之徒称颂尧舜而其立论却自相矛盾时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硬,没有任何东西能刺穿它。又夸自己的矛,我的矛锋利无比,

  • 不撤姜食

    撤:撤除。姜:生姜。 每餐必须有生姜。 古人一种饮食习惯。语出《论语.乡党》:“不撤姜食一不多食。”朱熹注:“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鲁迅《准风月谈.吃教》盖仅由‘不撤姜食’一变而为吃斋,于

  • 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见〔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