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隐若敌国

隐若敌国

后汉书.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侧足,因担心而不敢正面相向)。诸将见战陈(同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常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汉光武帝大将吴汉,性格坚强,极有胆力,即使面临大敌,形势不利,亦能镇定自若,岿然而有筹略在胸。故刘秀夸赞他俨然像一个相当的国家。隐,威重貌。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后因比喻对国家极有影响的杰出人物。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张延隽之为晋州行台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场,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


主谓 隐,威严的样子;敌国,可以和国家相匹敌。形容人威严、庄重。也指其人对国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汉书·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李贤注:“隐,威重之貌。言其威重若敌国。”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张延隽)匡维主将,镇抚疆场,储积器用,爱活黎民,~矣。”△褒义。多用于威严的将领。也作“隐然敌国”。


【词语隐若敌国】  成语:隐若敌国汉语词典:隐若敌国

猜你喜欢

  • 吊屈平

    同“吊屈”。屈平,屈原名平。唐宋之问《送杜审言》诗:“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唐孟浩然《经七里滩》诗:“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 题秋扇

    源见“班姬咏扇”。抒发失宠遭受冷遇的凄婉哀怨之情。唐崔道融《班婕妤》诗:“自题秋扇后,不敢怨春风。”

  • 麟史

    源见“绝麟”。指《春秋》。唐李商隐《贺相国汝南公启》:“仲尼麟史,不令游 夏措辞。”【词语麟史】   汉语大词典:麟史

  • 王乔鹤

    源见“王乔控鹤”。指仙鹤。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二:“范蠡舟扁小,王乔鹤不群。”

  • 椒颂

    同“椒花颂”。清 王龙文《白下僧寮同缓耳守岁兼柬杜于皇》诗:“改岁生千虑,诸天转一程。《阳春》迎楚客,《椒颂》祝良明。”【词语椒颂】   汉语大词典:椒颂

  • 过车

    源见“斗酒只鸡”。谓过墓致祭或致敬。宋王十朋《刘府君挽词》之二:“剡水凄凉回棹速,毌丘恸哭过车凶。发扬门户胜他族,深羡公家有蔡邕。”清陈确《雒蜀论》:“尔日京师为之罢市,无不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

  • 盈科后进

    《孟子.离娄下》(卷四):“孟子曰:‘原(同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坑坎)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孟子的门人问孔子从水中得到什么启发。孟子告诉说泉源喷涌不息,经过坑坎,注满了再向

  • 悖入悖出

    《礼.大学》:“贷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后因称财物获得不以正道,又被人巧夺或浪费以尽者为悖入悖出。并列 收入不正者,一定受到不正当的损失。也指胡乱得到的钱,又胡乱地花去。语本《礼记·大学》:“言悖而出

  • 十室九匮

    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匮,指财物匮乏。《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参见“十室九空”。见“十室

  • 不失其赤子之心

    赤子:婴儿 意谓能保持那种婴儿的天真纯朴之心。 形容人心地纯洁。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