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陈蔡之厄

陈蔡之厄

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兴,起)。”《孟子.尽心下》:“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春秋时,孔子游历到陈、蔡之地,正碰到吴出兵伐陈。楚救陈之危,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派人去聘请他。陈蔡两国的大夫知孔子贤能,又反对他们的主张,一旦到了楚国,将对自己构成威胁,故派人把孔子围困起来,不让他到楚国去。孔子行动不得,缺粮断炊,随从者都生了病,一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后因用指断粮遭饥,困苦不堪的境遇。

镜花缘》第五十一回:“幸亏大王将衣箱送还,若不送还,只怕还有甚么‘在陈之厄’哩!”


偏正 厄,灾难。本指孔子及其弟子从陈国到蔡国的途中被围困,食粮断绝的事。后用以比喻旅途中遇到食宿上的困难。《孟子·尽心下》:“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用于旅途方面。也作“在陈之厄”。


【词语陈蔡之厄】  成语:陈蔡之厄汉语词典:陈蔡之厄

猜你喜欢

  • 道旁之筑

    源见“筑室道谋”。喻意见不统一而无法办成的事。明李贽《西征奏议后语》:“于时梅侍御 客生独荐李成梁,又不合当事者意,复成道旁之筑。”

  • 生来不读半行书

    嘲人不学无知。语出唐.李贺《嘲少年》:“每揖闲人多意气,生来不读半行书。”宋.王安石《赠北山道人》:“可惜昂藏一丈夫,生来不读数行书。”

  • 终南一径

    同“终南捷径”。宋刘克庄《六和实之春日》诗:“终南一径非常捷,自是吾徒问路蹉。”

  • 于飞之乐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后因以“于飞之乐”用为比喻夫妇间的和谐亲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是夜裴越客遂同德容小姐就在舟中,共入鸳帏欢聚。少年夫妇,极尽于飞之

  • 刘怯题糕

    源见“题糕字”。指唐刘禹锡作《九日诗》不敢用“糕”字事。清袁枚《续诗品三十二首.安雅》:“沈夸征粟,刘怯题糕。想见古人,射古为招。”

  • 家君

    《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后因以“家君”称父亲。《后汉书.汝南袁隗妻传》:“孔子大圣,不免武叔之毁;子路至贤,犹有伯寮之诉。家君获此,固其宜耳。”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 谈无

    《晋书.王衍传》:“魏 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

  • 三山神阙

    源见“三神山”。指仙境。宋赵鼎《好事近.再和》词:“却道醉乡深处,是三山神阙。”

  • 弦上箭

    《太平御览》卷五九七引《魏书》:“太祖(曹操)平邺,谓陈琳曰:‘君昔为本初(袁绍字)作檄书,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琳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事已酿成,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后因用为其

  • 能言者未必能行

    能够说得头头是道的人,未必能够实行。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早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薄少恩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