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

古曲调名,又叫《渭城曲》。唐代诗人王维写有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浥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入乐府,以为送别曲,反复诵唱,谓之“阳关三叠”。

宋.苏轼在《东坡志林》卷七中,对“三叠”作过考证:“旧时‘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得乐天(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饮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后因以“阳关三叠”用为指称送别名曲的典故。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见邸家园留题》诗:“阳关三叠君须秘,除却胶西不解歌。”


主谓 古曲名,又称《渭城曲》。因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得名。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反复咏唱,遂称“阳关三叠”。后亦比喻离别。宋·苏轼《仇池笔记·阳关三叠》:“旧传《阳关三叠》今歌者每句再叠而已……有文勋者,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唐本三叠如此。”△用于送别。也作“三叠阳关”。


【典源】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三辅黄图》卷六:“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今译】 古代长安东有灞水,水上有灞桥。古代送客至此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是一首送别名作。诗中说:“渭城晨雨洒湿路面,尘土不扬,雨后客舍周围的柳树青青葱葱。劝您再饮一杯酒,就要离别了,西出阳关难逢故人。”此诗被教坊谱入乐府,称作“渭城曲”或“阳关曲”,因演唱时反复咏唱,故又称“阳关三叠”。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送别之情。

【典形】 灞桥怨别、唱渭城、唱阳关、泣渭城、四叠阳关、渭城诗、渭城朝雨、西出阳关、阳关曲、阳关三叠、阳关无限叠、阳关一杯酒、千万遍阳关、灞陵回首、灞桥烟柳、渭城风雨、阳关西出、三叠阳关、一曲阳关、渭城歌、渭城柳、听阳关、折柳声。

【示例】

〔灞桥怨别〕 宋·高观国《解连环·柳》:“依依灞桥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

〔唱渭城〕 宋·范成大《咏河市歌者》:“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唱阳关〕 唐·李商隐《赠歌妓》:“红绽樱桃含白雪,断扬声里唱阳关。”

〔泣渭城〕 宋·苏辙《李公麟阳关图》之二:“不堪未别一杯酒,长听佳人泣渭城。”

〔四叠阳关〕 宋·李清照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渭城诗〕 金·元好问《江神子·观别》:“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

〔渭城朝雨〕 金·元好问《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别,平地青云万里程。”

〔西出阳关〕 宋·张炎《摸鱼子·别处梅》:“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阳关曲〕 宋·李珏《击梧桐·别西湖社友》:“怕听阳关曲,奈短笛唤起天涯情远。”

〔阳关三叠〕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阳关三叠君须秘,除却胶西不解歌。”


【词语阳关三叠】  成语:阳关三叠汉语词典:阳关三叠

猜你喜欢

  • 垣翰

    源见“藩垣”。比喻屏障辅翼。唐白居易《除某官王某魏博节度使制》:“为我垣翰,永孚于休。”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方镇乃国之垣翰,禁卫实予之爪牙。”亦借指卫国的重臣。明朱鼎《玉镜台记.王敦失守》:“

  • 乡音无改鬓毛衰

    衰( ㄘㄨㄟ cuī ):凋落。 乡音虽没有改变,可两边鬓发已经凋落。 形容异乡游子的老年形态。语出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周代《晚晴小集.乡情》:“每一个无

  • 丑女效颦

    源见“东施效颦”。喻指生硬模仿,适得其反。唐李白《古风》之三五:“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 钗头玉燕

    同“钗燕”。宋范成大《鹧鸪天.雪梅》词:“酒红不解东风冻,惊怪钗头玉燕干。”

  • 随璞

    同“隋珠和璧”。汉 焦赣《易林.家人之遘》:“西行求玉,冀得随璞,反见凶恶,使我惊惑。”【词语随璞】   汉语大词典:随璞

  • 公在壑谷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自朝布路(分散)而罢。”郑国伯有很喜欢喝酒,特设地下室作长夜饮,边喝边打钟助兴,

  • 承乏摄官

    见“摄官承乏”。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4卷:“(东平王)略对曰:‘臣在本朝之日,~。’”

  • 桃李成蹊

    蹊(xī希):小路。此典比喻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因为开花和结有果实吸引人们前来,所以在树下很自然地被人们踩成一条小路。后以此典形容人品行高尚,自然受人仰慕;或比喻注重实际而不讲求虚名。司马迁撰写《史记

  • 嘉石耻

    《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有邪恶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石。役诸司空。”又,《秋官.大司寇》:“以嘉石平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东汉

  • 女士

    《诗.大雅.既醉》:“其仆维何,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后因以“女士”为对女子的敬称。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与诸女士茶话良久,知是大家闺秀。”【词语女士】   汉语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