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阎罗包老

阎罗包老

包拯由于刚正无私,得到的美称。阎罗,传说是主管地狱的神,即“阎罗王”、“阎王”。旧时比喻刚直、不畏权势的官吏。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仁宗时进士。登上仕途后,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以御契丹。奉使契丹还,历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徙知瀛州、扬州等州府。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为枢密副使。包拯为政刚毅,铁面无私,善体恤民情,执法如山。原来的制度规定,告状人须经官吏陈诉,不能直接到堂前申辩,官吏因得从中作弊,欺侮良善。包拯下令敞开官衙大门,使他们亲自到堂前申辩,衙门官吏再不能欺侮他们。当时,一些有权势的太监、贵族在京城建造花园亭榭,侵占惠民河河道,致使河道堵塞不通。恰逢京师发大水,包拯借机将这些建筑全部毁掉。有的手持地契说明某人私增地亩,包拯一一查明,弹劾上奏。包拯性情耿直,嫉恶如仇,从不以虚伪的言词附会、讨好人,也不徇情枉法,对原来亲朋故旧的请托,一概予以拒绝。虽为官,衣物饮食犹如平民一样。不仅自己为官清廉,还要求子孙后代不能当贪官污吏。为此,他特地立下“家训”,说:“后世子孙为官有贪赃枉法的,不能回家,死后不能葬入祖坟。不按我的话做,就不是我的子孙。”由于包拯刚正无私,京城的老百姓作歌谣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就是说,只有阎罗王和包拯不能用贿赂、请托打通关节。后人常以此指称那些清正的官吏。

【出典】:

宋史》卷316《包拯传》10317-10318页:“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例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商三官》:“天将为汝兄弟专生一阎罗包老耶?”


偏正 原指宋代包拯。后亦泛指刚正无私的官员。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0:“(包拯)为人刚严,不可干以私,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吏民畏服,远近称之。”明·韦国祯《涌幢小品·墓盗》:“有刚介声,历宦称~云。”△褒义。用于指好官。→刚正不阿 ↔阿谀取容


【词语阎罗包老】  成语:阎罗包老汉语词典:阎罗包老

猜你喜欢

  • 扶轮

    同“灵辄扶轮”。《北齐书.文襄帝纪》:“待为国士者乃立漆身之节,馈以一餐者便致扶轮之效,况其重于此乎?”【词语扶轮】   汉语大词典:扶轮

  • 头为城,尾为旌

    《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尧以天下让舜,鮌为诸侯,怒于尧曰:‘……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唐尧之时,尧以天

  • 三接

    《周易.晋卦》:“康侯因锡马藩庶,昼日三接。”唐.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三接”指旧时皇帝对所亲近的宠臣,一日之间接见三次之多。后因用为大臣受到宠

  • 揆席

    源见“揆门相”。相位。指宰辅。唐李乂《哭仆射鄂公杨再思》诗:“揆席凝邦绩,台阶阐国猷。”清 许承钦《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崇祯天子十七年,揆席频翻如易屣。”【词语揆席】   汉语大词典:揆席

  • 鵩上承尘

    同“鵩鸟集于前”。唐许浑《经故丁补阙郊居》诗:“鵩上承尘才几日,鹤归华表已千年。”

  • 伏莽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唐李德裕《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始擒伏莽之戎,遽拔升天之险。”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方今伏莽时闻,灾荒频见。”【词语

  • 曲尘

    《周礼.天官.内司服》“鞠衣”汉郑玄注:“黄桑服也,色如鞠尘,象桑叶始生。”贾公彦疏:“云‘色如鞠尘’者,曲尘不为曲字者,古通用。”本指酒曲所生的霉菌,色淡黄如土,后因以指淡黄色。唐 谷神子《博异志.

  • 萋锦

    同“贝萋”。宋范成大《龙学侍郎清河侯张公挽词》之二:“太息逢萋锦,平生付薄冰。”【词语萋锦】   汉语大词典:萋锦

  • 脱骖赠策

    源见“脱骖”、“绕朝策”。指助人急难。林学衡《赠人》诗:“脱骖赠策非我分,绝笔何因更泣麟?”

  • 太公钓

    源见“渭滨垂钓”。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唐孟浩然《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