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闻雷失箸

闻雷失箸

箸:筷子。听到雷声,连筷子都掉了。比喻故作害怕的样子以掩饰自己。汉献帝建安初,刘备败于吕布,往依曹操,合兵攻灭吕布,随曹操回许昌,为左将军。一次,曹操脸色从容地对刘备说:“如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袁绍之徒,不足为数。”当时刘备正在吃饭,惊得失手丢了筷子,碰巧天上巨雷震响,便对曹操说:“圣人说‘迅雷使人变色改容’,很有道理,一声雷的威力竟达到如此地步。”

【出典】: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卷32第875页:“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又斐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云:“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

【例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21回:“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连动 用巧言掩饰内心真情。语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用于描写巧言掩饰。


【词语闻雷失箸】  成语:闻雷失箸汉语词典:闻雷失箸

猜你喜欢

  • 有眼不识泰山

    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长着眼睛却不认识泰山。后因以“有眼不识泰山”用为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人的典故。明.施耐庵《水浒》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教头,小

  • 彦国吐屑

    《晋书.胡毋辅之传》:“胡毋辅之字彦国,泰山奉高人也。……辅之少善高名,有知人之鉴。性嗜酒,任纵不拘小节。与王澄、王敦、庾敱俱为太尉五衍所昵,号曰‘四友’。澄尝与人书曰:‘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

  • 移风改俗

    同“移风易俗”。《宋书.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南史.宋纪上.武帝》:“公闲邪纳正,移风改俗。”见“移风易俗”。《宋书·乐志》:“~ ,致和乐之极。”【词语移风改俗】  成语:移风改俗汉

  • 游山屐

    源见“谢公屐”。一种前后齿均可装卸的木屐,用于游山,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后齿。宋刘克庄《水龙吟》词:“挟书种树,举障尘扇,着游山屐。”清李调元《再游嘉定凌云寺》诗:“老来久弃游山屐,又上凌云陟九颠。”【

  • 叱石为羊

    晋葛洪《神仙传.黄初平》:“黄初平者,丹溪人氏。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有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问之……道士曰:‘

  • 稗官

    ①借指野史小说的作者。康有为《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 “或托亲府或稗官,或述前圣或后觉。”②借指野史、笔记。宋韩淲《涧泉日纪》上: “今秘阁之书,下至稗官小说,无所不有。” ●《汉书·艺

  • 给札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 武帝读《子虚赋》而善之,杨得意说是司马相如作的。武帝“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上古无纸,写

  • 蓝田生玉

    亦作“蓝田出玉”。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古时以产美玉出名。比喻贤父生贤子。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南)人。诸葛瑾长子,仕吴至大将军,专朝政,力主攻魏,吴主孙亮建兴二年

  • 传帛

    源见“雁足书”。谓传递书信。清秋瑾《秋雁》诗:“传帛解怜苏武节,挥弦应忆洞庭游。”

  • 食蛤蜊

    同“且食蛤蜊”。鲁迅《送灶日漫笔》:“只是北京的饭店那么多,饭局那么多,莫非都在食蛤蜊,谈风月。”【词语食蛤蜊】   汉语大词典:食蛤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