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问津

问津

津,渡口。问津,原指询问渡口。后用为探求途径或尝试的意思。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看到长沮和桀溺两个人一起耕田,便让子路去打听渡口。长沮问子路,那个坐在车上手里执着马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又问,就是鲁国的那个孔丘吗?子路答道,正是。长沮便说,他既然被称为圣人,当然知道渡口在哪里,还问什么呢?

【出典】: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例句】: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问津”原指询问渡口,后指 “询问”、 “打听”,如 “无人问津”即言 “无人过问”、“无人打听”。

问津”此义从何而来呢?

晋代陶渊明曾写过一篇 《桃花源记》,里面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武陵郡一位渔人乘船在河上打鱼,夹岸桃花盛开,景色分外迷人,他让自己的船顺流而下,忽然发现桃林尽头有座山,山有个洞,洞中有光,他便进去了。洞越来越大,走到尽头豁然开朗起来,里面竟然是另一个世界。那里的人因避秦乱而逃到这里,从此与世隔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过着无忧无虑、怡然自乐的生活。他们嘱咐渔人说,这里的事 “不足为外人道也”。

渔人受到了热情的款待,返回时沿路做了标记,以便日后再来寻访。到了武陵郡后,渔人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太守,太守让渔人做向导,派人去寻找那个地方,结果标记都不见了,那山洞怎么也找不到了。

那山洞里面的世界,人们说是 “世外桃源”。

后来,有个南阳高士刘子骥听说此事后, “欣然前往”,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不久,他就病故了,“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问津”一语便被广泛运用开来。

问津”一语最早见于 《论语·微子》: “使子路问津焉。”但表示 “询问”、“过问”、“打听”等义并被广泛使用,则缘于 《桃花源记》。


【词语问津】   汉语词典:问津

猜你喜欢

  • 犀表

    源见“犀首从仇”。对武将仪表的尊称。元王实甫《西厢记》二本楔子:“伏自洛中,拜违犀表,寒暄屡隔,积有岁月。”王季思校注:“犀表:《庄子.则阳篇》注:‘犀首,魏官名也。司马彪云:若今之虎牙将军。’书札中

  • 倒载

    源见“山公醉酒”。倒卧车中,形容醉酒之态。唐段成式《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莫辞倒载吟归去,看欲东山又吐茵。”【词语倒载】   汉语大词典:倒载

  • 马耳风

    同“马耳东风”。宋陆游《哀病》诗:“仕宦蚁窠梦,功名马耳风。”见“耳边风”。宋·陆游《和范侍制秋兴》:“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词语马耳风】  成语:马耳风汉语大词典:马耳风

  • 壶中日月

    同“壶中天”。唐 吕岩《七言》诗之九:“物外烟霞为伴侣,壶中日月任婵娟。”偏正 道家的神仙日子。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南唐·李中《赠重安寂道者》诗:“~存心

  • 捉刀人

    《世说新语.容止》:“魏武(曹操)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据梁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说:“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使崔季珪(《三国志.魏书.崔琰传》:“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

  • 桃僵李代

    源见“李代桃僵”。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清钱谦益《遵旨回话疏》:“复社自有周之夔之案,奕琛自有薛国观之案,奕琛又欲纽而一之,而曰复社操戈,繇臣指授,此所谓桃僵李代也。”清 伤时子《苍鹰击.株连》:“伤

  • 风高落帽

    同“风前落帽”。清 叶申芗《青玉案.九日登郡后山》词:“风高落帽高人致,末座难逢孟嘉至,试问黄花开也未?”

  • 木兰桡

    同“木兰舟”。唐韩翃《送丹阳刘太真》诗:“相访不辞千里远,西风好借木兰桡。”

  • 秦楼凤

    源见“乘鸾”。借指佳偶。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会与秦楼凤,俱听汉苑莺。”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止:归宿。指学习的目的性。 知道学习目的之所在,然后语言行动有一定的方向;言行有了一定的方向,然后心志能够清静,不胡思乱想;心志清静了,然后能安宁闲适,不烦不躁;安宁闲适了,然后能虑周详,瞻前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