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铭心刻骨

铭心刻骨

铭、刻:在器物上刻字。形容感激之至或感受极深,永志不忘。语本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二出:“恩同海岳,铭心刻骨难忘。”《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康有为《大同书》甲部:“感恩罔极,叩头泥首,铭心刻骨。”也作 ① 【刻骨铭心】。《水浒全传》第八十回:“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谁知黄二麻子于这三片咸肉竟是刻骨铭心,也决计忘不掉。”


并列 铭、刻,在器物上刻字。形容感受深刻,永记不忘。语本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邓贤《中国知青梦》:“我们有理由把这种劳动致富的平凡愿望看作一个农民的儿子始终~的理想之梦,一个当时注定不能实现的遥远而渺茫的人生‘乌托邦’。”△褒义。多用于人际关系上。也作“铭肤镂骨”、“铭肌镂骨”、“铭心镂骨”、“刻骨铭心”、“刻骨镂心”、“镂骨铭肌”、“镂骨铭心”、“镂心刻骨”。


【词语铭心刻骨】  成语:铭心刻骨汉语词典:铭心刻骨

猜你喜欢

  • 山贼

    《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末知灵运乃安。”谢灵运继承先人遗产极厚,又有‘山癖’,故在幽峻山岭处开山修路,兴师动

  • 赴召玉楼

    源见“玉楼受召”。称文人逝世。《花月痕》四七回:“嗣后又知痴珠赴召玉楼,秋痕身殉。”【词语赴召玉楼】  成语:赴召玉楼汉语大词典:赴召玉楼

  • 虞芮之讼

    周初虞国与芮国因争田而诉讼,连年不决,后受西伯仁风的感动,而停息了争讼,《史记.周本纪》:“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

  • 弄印

    《汉书.周昌传》:“于是徙御史大夫昌为赵相。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尧曰:‘无以易尧。’遂拜尧为御史大夫。”徙,调动。御史大夫,官名,西汉三公之一,相当于副丞相

  • 五噫鸾

    源见“五噫歌”。指隐居不仕的梁鸿。宋苏辙《次韵子瞻送范景仁》:“归休三黜柳,赋咏五噫鸾。”

  • 面壁磨砖

    源见“磨砖成镜”。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宋陈师道《请月长老再往荐福疏》:“守株待兔,虽达者之不为;面壁磨砖,亦古人之常事。”偏正 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

  • 葛丰刺举

    《汉书》卷七十七《诸葛丰传》:“诸葛丰字少季,琅邪人也。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贡禹为御史大夫,除丰为属,举侍御史。元帝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京师为之语曰:‘间何阔,逢诸葛。’(唐.颜师古注:

  • 前功皆弃

    见“前功尽弃”。《新唐书·李德裕传》:“观者曰:‘不如少息,若弓拨矢钩,~。’”【词语前功皆弃】  成语:前功皆弃汉语大词典:前功皆弃

  • 零雨回公旦

    《诗经.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周时,周公辅成王,兄管叔鲜和弟蔡叔度散播流言,谗周公有二心,成王疏远周公。后来成王明白事实真相,决定迎周公回朝主持朝政。周公在东征时曾

  • 谈笑却秦

    《战国策.赵策三》鲁仲连反对尊秦为帝,向辛垣衍指出:“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进一步或解作失)而遂正(同政)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史记.鲁仲连列传》:“鲁仲连曰:‘世以鲍焦为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