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夫墓
《晋书.杜预传》:“杜预遗言曰:‘邢山上有冢,云是郑大夫祭仲,或云子产墓。连山体南北之正而邪东北,向新郑城,意不忘本。隧道惟塞其后,而空其前,不填之,示藏无珍宝,不取于重深也。山多美石,不用,必取洧水自然之石,以为冢藏,贵不劳工巧,而此石不入世用也。君子尚其有情,小人无利可动,历千载无毁,俭之所致也。……取法于郑大夫,欲以俭自完耳。”
晋杜预见邢山上有古冢,传说是祭仲墓,又说是子产墓。墓朴实无华,砌筑简单,前空可使人见其内,以示无陪葬珍宝。故千载无人触动。杜预见后,深感其法之妙,故嘱其后人效法。后用为吟墓地之典。
宋.苏轼《苏轼诗集》卷二三《归真亭》:“旧笑桓司马,今师郑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