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异思迁
谓意志不坚定,因而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齐桓公问管仲如何安邦定国。管仲回答道,士农工商四种人不应让其杂处,这样会使语言杂乱,互相影响,改变自己的行径。他认为,对于士,应当使他们文雅安娴,父辈之间讲义,子辈之间讲孝,君臣之间讲敬,晚辈之间讲悌,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薰陶感染,见到其他不同的事物不至于改变自己的主张。这样,他们的父兄对他们教育时不至过于严厉便能成功;他们的子弟不用费力便能成才。这样做,就可以使士之后代永远是士。
【出典】:
《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
【例句】:
《毛泽东选集》卷二《纪念白求恩》:“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连动 看见其他事物就改变原有的想法。比喻意志不坚定或喜爱不专一。语本《国语·齐语》:“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毛泽东《纪念白求恩》:“这对于一班~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贬义。多用于写人对工作不安心、不专一、不坚定方面。→喜新厌旧 弃旧图新 三心二意 朝三暮四 ↔既来之,则安之 随遇而安 一心一意 始终不渝
解释迁:改变。指看见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形容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处《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春秋时期,齐桓公继位为君后,任命鲍叔为宰相,但是鲍叔认为管仲比自己更合适,就坚决让位给管仲。于是齐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仲,向他询问如何治理礼崩乐坏、百废待兴的国家。管仲认为首先应当树立百姓的楷模,制定合理一贯的税收,使政民和谐、赏罚严明、尊卑有序。桓公又问:“如何成就百姓的事业?”管仲说:“对于士农工商四种百姓,不能让他们混杂地住在一起。假如混住,他们的语言就混杂了,所从事的职业也就会改变。具体说来,就是把士安顿在清静的地方,把工安排在靠近官府的地方,把商安排在靠近集市的地方,把农安排在靠近田野的地方。”
管仲认为:“把士集中起来居住在环境清静的地方,就会做父亲的与做父亲的在一起谈论义,做儿子的与做儿子的在一起谈论孝,为君主服务的人在一起谈论恭敬之道,年轻的人在一起谈论友爱之道。人们年少的时候耳濡目染的是这些,他们的心也就安于这些,不会看到别的行业而改变心思转行。这样,父兄们的教育不必急切却能教好,子弟们的学习不必劳累而能学成,结果士人的儿子总是士人。”对于其他农工商三种人,管仲也都采取集中居住的办法,让他们的心安于自己从事的职业,不因看到别的行业而转行。管仲随后又制定了国家的各项制度,使齐国走上强国之路,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近义朝三暮四
反义一心一意
例句
见异思迁、用心不专是从事科研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大忌。
【词语见异思迁】 成语:见异思迁汉语词典:见异思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