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西窗剪烛

西窗剪烛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诗人想象回家后深夜与妻畅谈的情景。烛燃既久,烛心结成穗形的花,烛光为之昏暗,须用烛剪剪去。后用为咏怀念亲人之语典,也泛指友人欢聚畅谈。

清.敦诚《寄怀曹雪芹》诗:“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偏正 在西窗前剪除烛花。原形容想念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或情人聚谈。语本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清·尹会一《健馀尺牍·答查履方》:“接奉手谕,旧雨情深,不异~。”△常用于表示挚友或情人相聚时促膝谈心的情景。也作“剪烛西窗”。


【典源】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今译】 唐代诗人李商隐寓居蜀地时作诗,诗中写道:“你问我何时归来,我归期尚未确定,听那巴山夜雨涨满了秋池,平添我的愁绪。何日才能与你相见,在西窗下相对剪烛夜话,回叙今夜的情怀,那该是怎样的高兴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分离的夫妻、友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典形】 巴山夜雨、共君听雨、剪烛话巴山、听夜雨、听雨巴山、同剪灯语、西窗剪烛、西窗夜雨、西窗烛、剪烛西窗、剪灯深坐、剪灯听雨、名山夜雨、西廨剪烛。

【示例】

〔巴山夜雨〕 宋·张炎《塞翁吟》:“尚记得、巴山夜雨,耿无语,共说生平。”

〔共君听雨〕 元·彭元逊《子夜歌·和刘尚友韵》:“待他年君老巴山,共君听雨。”

〔剪烛话巴山〕 元·王国器 《踏莎行·破窗风雨》:“检书剪烛话巴山,秋池回首人千里。”

〔听夜雨〕 清·黄景仁《春暮呈容甫》:“对床听夜雨,分枕梦青山。”

〔听雨巴山〕 宋·张炎《征招·答仇山村见寄》:“瘦吟心共苦,知几度、剪灯窗小。何时更、听雨巴山,赋草池春晓。”

〔同剪灯语〕 宋·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寂寥西窗坐久,故人悭会遇,同剪灯语。”

〔西窗剪烛〕 清·秋瑾《秋雨》:“西窗剪烛话巴池,云黑应催工部诗。”

〔西窗烛〕 清·纳兰性德《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


【词语西窗剪烛】  成语:西窗剪烛汉语词典:西窗剪烛

猜你喜欢

  • 圯桥授受

    源见“圯桥进履”。指张良圯桥得黄石公传授的兵法事。清吴伟业《库公山》诗:“恨杀圯桥多授受,斗蛇刘 项至今来。”

  • 上皇风

    同“北窗高卧”。唐孟浩然《题张野人园庐》诗:“门无俗士驾,人有上皇风。”

  • 莫知所为

    不知道怎么办好。形容感情激动时的情状。《晋书.王廙传》:“是时〔桓〕温将废海西公,百僚震栗,温亦色动,莫知所为。”《元史.哈刺哈孙传》:“及仁宗至近郊,众犹未知也。三月朔,列牍请署,后决以三月三日御殿

  • 五斗弯腰

    同“五斗折腰”。卢前《青杏子.喜二北至》套曲:“五斗弯腰原非计,弦索别余风味。”

  • 珠联璧合

    同“珠连璧合”。本为一种天象。后多以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发源纂胄,叶派枝分。开国承家,珠联璧合。”并列 本指日月五星同现的天象。比喻美好事物聚集,相得益

  • 云雨峡

    源见“巫山云雨”。指巫峡。唐杜甫《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诗:“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

  • 东野之言

    同“齐东野语”。《世说新语.言语》“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南朝 梁 刘孝标注:“按寔(陈仲弓之名)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寔……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谓东野之言

  • 黍谷回春

    源见“邹衍吹律”。谓春回大地带来万物生机。清顾炎武《赴东》诗:“阴崖见白日,黍谷回春暖。”

  • 深入不毛

    不毛:指不生五谷的未开发地带。 深入不毛之地。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唐.卢藏用《景星寺碑铭》:“公则奉国庙之威灵,恭武臣之貔豹,隮险冒毒,深入不毛。”述宾 进入

  • 直生取疑

    参见“不疑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