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西河筑馆

西河筑馆

左传.昭公十三年》载称,春秋时,晋国与齐、宋、卫、郑、曹、邾、莒等国会盟于平丘(地在今河南省封丘县东南四十里)。晋人听信邾、莒的控诉(《左传.昭公十年》载:秋七月,鲁季平子伐莒取郠)不让鲁国参与订盟,并且虏去了秀孙如意(即鲁国大夫季平子),把他扣留在晋国。鲁国大夫子服惠伯(名子服椒,又名湫jiǎo又音qiū)通过中行穆子(即春秋时晋荀吴,晋平公时为大夫,谥穆)告语韩宣子(即春秋韩起,晋悼公时为卿,韩厥之子,谥宣子),批评晋国不应亲近邾、莒小国,却把鲁国推给齐、楚,认为这对晋国是没有好处的。于是韩宣子决定释放季孙如意。但是,子服惠伯却借机要晋与鲁订盟之后,再堂皇地释放季平子,不同意悄悄放回来就算了事。而韩宣子却认为那样做就等于承认晋国俘虏季平子的做法是错误的,于是采纳叔向(春秋时晋人羊舌肸,一名叔肸,字叔向,肸,音xī)的意见,派晋大夫叔鲋(即羊舌鲋,又名叔鱼)去说服季平子,请他立即答应回到鲁国去。

“叔鱼见季孙,曰:‘……鲋也闻诸吏,将为子除馆于西河(除,修治;馆,馆舍;西河地在今陕西大荔、华阴一带,一说在山西离石。这句是说把你将迁押到更远的地方。这是威吓),其若之何?’且泣(假作真情,更使平子信其诚)。平子惧,先归。”

这件事说的是:春秋时,晋国利用平丘之盟,俘虏了鲁国的季孙如意。后韩宣子采纳了中行穆子转达的鲁大夫的意见,准备与鲁和解,但又不打算在晋、鲁订盟后,再堂皇地释放季平子;故派叔鱼去欺蒙恫吓季平子,假说晋要在“西河筑馆”,将把他迁押到更远的地方去。平子因惧怕而上了当,先行回到鲁国,使晋国达到了目的。

后因以“西河筑馆”的典故,用指劝降或指投降。宋宇文虚中《在金日时作.遥夜沉沉满幕霜》诗:“传闻已筑西河馆,自许能肥北海羊。”意在表示决不接受金人的欺诈劝降,自信能像汉苏武出使匈奴一样,守节不屈。


猜你喜欢

  • 椎晋鄙

    源见“朱亥袖椎”。指义士朱亥为信陵君解危济困。清王摅《信陵君墓》诗:“岂嫌椎晋鄙,终见却秦军。”

  • 琴高跨赤鱼

    同“琴高乘鲤”。明徐渭《琴高图》诗:“乍闻弄玉骑青凤,又见琴高跨赤鱼。”

  • 声应气求

    源见“同声相应”。指情同意合或志同道合的人彼此间相互呼应或唱和。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如酌古准今,谈经论史,探性命之原,不朽之业,乐声应气求而不孤者,则剑君、郑君是矣。”见“声气求相”。

  • 丰干舌饶

    同“丰干饶舌”。清毛奇龄《答景文上人过赠原韵》:“莫嫌陶令眉频皱,犹喜丰干舌未饶。”

  • 湘妃鼓瑟

    同“湘灵鼓瑟”。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词语湘妃鼓瑟】   汉语大词典:湘妃鼓瑟

  • 缙云仙子

    《郡国志》:“括州括苍县缙云山,黄帝游仙之处。”(引自《太平御览》卷六十二)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江南道二.处州》缙云县:“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道家传说,黄帝曾于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明白,知道。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小利。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杨继绳《不妨一条“白道”走到底》(《光明日报》1993年8月5日):“近年来,在青年知识分子中

  • 许公鞯

    《隋书.宇文述传》附《云定兴传》:“述素好著奇服,炫耀时人,定兴为制马鞯,于后角上缺方三寸,以露白色。世轻薄者争放(仿)学之,谓为许公缺势。”鞯,马鞍衬垫。隋朝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开皇初年以平陈

  • 青门柳

    源见“青门”。谓折柳赠别送行。明袁宏道《送周尚宝左迁海澄典史》诗:“几度青门柳,荣枯送尔行。”【词语青门柳】   汉语大词典:青门柳

  • 椎轮

    源见“椎轮大辂”。比喻事物草创。唐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缋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清钱谦益《〈草堂诗笺〉元本序》:“今年长孺以定本见视,亟请锓梓,仍以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