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

源见“衣绣夜行”。谓富贵后回故乡显示荣耀。《南史.柳庆远传》:“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忧矣。’”元 张国宾《薛仁贵》四折:“你孩儿三箭定了天山……今日衣锦还乡,探望父母来了。”


并列 穿着锦绣衣服回故乡,形容富贵后夸耀乡里。贾平凹《腊月·正月》:“他一生教了三十四年书,三年前退休,虽谈不上是~,却仍是踌躇满怀。”△褒义。用于得志后回归故里。→衣绣昼行白日衣绣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也作“衣锦故乡”、“衣锦过乡”、“衣锦荣归”。


【典源】《史记·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沃,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汉书·项籍传》亦载,作“衣锦夜行”。《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曰:“大将军与允书曰:‘镇北虽少事,而都典一方,念足下震华鼓,建朱节,历本州,此所谓著绣昼行也。’”《三国志·魏书·张既传》:“以既为京兆尹,招怀流民,兴复县邑,百姓怀之。魏国既建,为尚书,出为雍州刺史。太祖谓既曰:‘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梁书·柳庆远传》:“四年,出为使持节,……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

【今译】 古人认为富贵显耀之后不归故乡,犹如穿着锦绣衣服在夜间行走,无人知晓;而富贵显耀回返故里或在本籍任官,则如穿着锦绣衣服在白日行走,可以耀祖光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富贵回乡,夸耀故里; 亦用以指回本籍任官。

【典形】 还家绣衣新、还乡昼锦、锦还、绣归、夜绣、夜绣行、衣锦、衣锦还、衣锦还乡、衣绣、昼锦、昼锦还乡、昼锦荣、昼绣、着绣昼行、衣昼锦、故乡归衣锦、锦绣夜行、锦衣行昼、昼锦游、衣锦归。

【示例】

〔还家绣衣新〕 明·高启《死亭湾》:“一旦谒帝阍,还家绣衣新。”

〔还乡昼锦〕 清·汪绎《项羽》:“英雄岂学书生算,也作还乡昼锦看。”

〔锦还〕 清·周亮工《送王将军还里暂迟湖上》:“一曲临江仙自好,锦还未必胜生还。”

〔绣归〕 明·袁宏道《将抵家园作》之二:“郭西原上草,曾是绣归看。”

〔夜绣〕 明·袁宏道《悲哉行》:“古人悲夜绣,今我亦似之。”

〔夜绣行〕 清·赵翼《朝衣》:“出游未共春衣典,起早翻如夜绣行。”

〔衣锦〕 北周·庾信《周柱国纥干弘神道碑》:“龙种复归,还寻白沙之路。公此衣锦,乡里荣之。”

〔衣锦还乡〕 元·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行过长安市上去,便是臣衣锦还乡去。”

〔衣绣〕 清·王摅《别宪尹侄》:“我自歌鱼羞作客,君胡衣绣不还乡。”

〔昼锦〕 明·汤显祖《紫钗记》:“但愿你封侯游昼锦,不妨我啼鸟落花初。”

〔昼锦还乡〕 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诗序》:“游宦三年,愿以君羹遗母; 不居一国,欲其昼锦还乡。”

〔昼锦荣〕 唐·刘禹锡《赠致仕滕庶子先辈》:“朝服归来昼锦荣, 登科记上更无名。”

〔昼绣〕 宋·陆游《遣兴》:“早知昼绣能为祟,翁子终身合负薪。”

〔着绣昼行〕 宋·陈师道《赠郑户部》:“着绣昼行真细事,下车磬折得深衷。”


【词语衣锦还乡】  成语:衣锦还乡汉语词典:衣锦还乡

猜你喜欢

  • 穷途恸哭

    源见“哭穷途”。谓陷于困境的哀伤。唐李白《古风》之五四:“晋风日以颓,穷途方恸哭。”清尤侗《别长安》之六:“穷途恸哭谁哀阮,荒径欣奔自拟陶。”

  • 慎终追远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孔(安国)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意思是对父母的丧事,要办得谨慎合理;祖先虽远要虔诚地祭祀。并列 终,指

  • 兔苑宾

    源见“梁园赋雪”。指如邹衍、枚乘那样具有才华的人。唐白居易《斋居春久感事遣怀》诗:“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水嬉歌尽日,雪宴烛通晨。”

  • 依刘客

    源见“王粲登楼”。指依附、投靠权贵并为之效命的人。唐许浑《郊居春日有怀府中诸公并柬王兵曹》诗:“花前更谢依刘客,雪后空怀访戴人。”【词语依刘客】   汉语大词典:依刘客

  • 属国餐毡

    同“属国吞毡”。宋陆游《雪中作》诗:“属国餐毡真强项,翰林煮茗自风流。”

  • 云雨梦

    同“云雨”。唐温庭筠《经李处士杜城别业》诗:“不闲云雨梦,犹欲过高唐。”

  • 官清蚌蛤还

    源见“合浦珠还”。称赞地方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唐韩愈《送郑尚书赴海南》诗:“风静鶢鶋去,官清蚌蛤还。”

  • 三上

    宋代欧阳修谓作文最宜于构思的三种场所。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词语三上】   汉语大词典:三上

  • 龙睡

    源见“探骊得珠”。喻指动必伤人者昏睡不动的状态。《北齐书.陆法和传》:“〔陆法和〕谓将士曰:‘卿观彼龙睡不动,吾军之龙甚自踊跃,即攻之。’”【词语龙睡】   汉语大词典:龙睡

  • 宠辱不惊

    对得宠或受辱都不动心。比喻把得失置之度外。亦作“宠辱无惊”。出自唐卢承庆事迹。卢承庆,字子余,幽州涿(今河北涿州)人。贞观年间历任秦州参军、考功员外郎、户部尚书、兵部侍郎等。高宗永徽时,曾坐事贬简州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