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虽是愚蠢的人,也一定会明白,虽是柔弱的人也一定会刚强。 古时劝人精勤学习之语。语出《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宋.杨万里《庸言》:“学而不化,非学也。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岂惟愚明柔强哉?虽明必愚,虽强必柔。”清.戴震《答彭进士允初书》:“夫人物,何者非本之天乎?岂得谓心必与天隔乎?彼可起而争者也。苟闻乎此,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虽是愚蠢的人,也一定会明白,虽是柔弱的人也一定会刚强。 古时劝人精勤学习之语。语出《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宋.杨万里《庸言》:“学而不化,非学也。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岂惟愚明柔强哉?虽明必愚,虽强必柔。”清.戴震《答彭进士允初书》:“夫人物,何者非本之天乎?岂得谓心必与天隔乎?彼可起而争者也。苟闻乎此,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源见“枯井藏书”。咏赞坚贞的民族感情。清赵翼《题文信国致永丰尉吴名扬三札》诗:“寺井沉函郑所南,钓台击石谢皋羽。”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注引干宝《晋纪》:“魏文帝之在广陵,吴人大骇,乃临江为疑城,自石头至于江乘,车以木桢,衣以苇席,加采饰焉,一夕而成。魏人自江西望,甚惮之,遂退军。”原指三国时东吴为
唐文宗太和九年,宰相李训、王涯等,谋诔宦官,使人诈言左金吾厅院后石榴树上有甘露,请帝观之,而密伏甲兵于厅内,想借此引宦官们到厅事后杀之。宦官仇士良带领诸宦先至,见幕下伏甲兵,大惊,急忙扶帝辇入内,一面
宋苏轼《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道人笑不答,此意安在哉。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王十朋集注:“《杭州图经》云:杨梅坞在南山近瑞峰,杨梅尤盛,有红白二种,今杭人呼白者
参见:吾过何由鲜
同“刘伶妇”。宋辛弃疾《定风波.大醉自诸葛亭归窗间有题字戒饮者醉中戏作》词:“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
源见“吴下阿蒙”。谓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见“刮目相待”。【词语刮目相见】 成语:刮目相见汉语大词
源见“上医医国”。对春秋时秦国名医和的誉称。明 邵璨《香囊记.问卜》:“便遇秦和医国手,只恐他病在膏肓怎救?”
源见“衣绣夜行”。谓富贵后回归故乡,以示显荣。清汪绎《项羽》诗:“英雄岂作书生筭,也作还乡昼锦看。”述补 白天穿着锦衣归乡。指富贵后显耀于故乡。语本《汉书·项籍传》:“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战国时楚人屈原,楚怀王时任左徒、三宫大夫,主张联齐抗秦,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