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蘧瑗知非

蘧瑗知非

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汉.高诱注:“伯玉,卫大夫蘧瑗也。今年所行是也,则还顾知去年之所行非也。岁岁悔之,以至于死,故有四十九年非。”

蘧瑗,春秋时卫国大夫,是一个很有德行的人。据说他十分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以冥冥中人所不知而而使自己的行为有所堕落。他经常省查自己的过去,总结以往的教训,即所谓“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此并非是说“四十九年都错了”,只能说明他极富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后因用为自省之典。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注:陆机二十作《天赋》,见杜甫《醉歌行》),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典源】《庄子·则阳》:“蘧(qu)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

而卒诎(qu)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今译】 春秋时,卫国大夫蘧瑗 (字伯玉) 经常反躬自省,善于改过。往往过去以为是对的,而现今便知是错的了。六十岁 (一说五十岁) 时,就认识到自己以前五十九年 (一说四十九年)来的言行之非。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回顾已往,知昨日之非; 或以“知非之年”等指五十岁。

【典形】 伯玉年、蘧非、蘧瑗知非、四十九年非、五十知非、悟前非、知非、知非蘧伯、惭卫蘧、四十始知非、三十九年非、慕蘧瑗。

【示例】

〔伯玉年〕 唐·张祐《忆江东旧游》:“伯玉年将近,宣民易未弘。”

〔蘧非〕 唐·张祜《庚子岁寓游扬州赠崔荆》:“郗吊终须得,蘧非誓欲惩。”

〔蘧瑗知非〕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

〔四十九年非〕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带京篇》:“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五十知非〕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嗟余沉速,猖獗已久。五十知非,古人常有。”

〔悟前非〕 唐·白居易《除夜》:“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知非〕 唐·杜牧《自遣》:“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

〔知非蘧伯〕 明·袁宏道《袭惟长侍御舅初度》:“强仕古人元不忝,知非蘧伯定如何。”


【词语蘧瑗知非】  成语:蘧瑗知非汉语词典:蘧瑗知非

猜你喜欢

  • 涂鸦

    唐卢仝《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遂用“涂鸦”比喻书画或文字幼稚拙劣。多用作谦词。明 管时敏《墨窗为越人赵㧑谦赋》:“我嗟涂鸦手如棘,屡欲从君问奇画。”《聊斋志异.娇娜》:“小

  • 西缶雪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秦昭王倚仗强大的国势,向赵强索传国之宝“和氏璧”。赵臣蔺相如带璧入秦,当廷力争,使得以完璧归赵。公元前二七九年,蔺相如随赵惠文王赴渑池与秦王相会。会上,秦王强使赵王

  • 相如驷马归

    源见“题桥柱”。谓荣显归来。唐戴叔伦《吊畅当》诗:“徒闻子敬遗琴在,不见相如驷马归。”按,此诗用以哀悼亡友。

  • 阖门却扫

    同“闭门却扫”。汉王粲《寡妇赋》:“阖门矣却扫,幽处兮高堂。”见“闭门却扫”。【词语阖门却扫】  成语:阖门却扫

  • 蜗角争持

    同“蜗角斗争”。蔡东藩 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一二五回:“民国以来,鸡虫得失,蜗角争持,闹得天翻地覆,日月无光。”

  • 驭索

    同“朽索驭马”。《宋书.明帝纪》:“所以鬼哭山鸣,星钩血降,神器殆于驭索,景祚危于缀旒。”【词语驭索】   汉语大词典:驭索

  • 海畔逐臭夫

    源见“逐臭之夫”。指嗜好怪僻的人。宋梅尧臣《异同》诗:“河滨捧土人,海畔逐臭夫。”

  • 丰年瑞

    南朝 宋谢惠连《雪赋》:“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后因以“丰年瑞”谓冬天所降的大雪。唐孟浩然《和张丞相春朝对雪》:“不睹丰年瑞,安知燮理才。”明陈继儒《辟寒部》二引无名氏词:“看来不似飞

  • 暌载

    同“载鬼一车”。暌,同“睽”。清钮琇《〈觚賸〉自序》:“况夫鬼盈暌载,《易》留语怪之文;神降莘言,史发兴妖之论。”【词语暌载】   汉语大词典:暌载

  • 碧壶

    同“壶中天”。元王恽《仙游曲》之五:“金简朝元拥玉华,碧壶香满谪仙家。”【词语碧壶】   汉语大词典:碧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