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蓬头垢面

蓬头垢面

蓬,蓬松、散乱。垢,污秽。形容头发蓬乱,面孔肮脏。源于北魏封轨。封轨,字广度,渤海(今河北南皮)人,沉稳好学,博通经传。官拜著作郎、国子博士、廷尉少卿,为官方正。一次,在他家乡渤海任过太守的崔休有事私下求他,他婉拒说:“法是全天下的标准,不可因我们是故人使法失去了公平啊!”当时与轨以节操齐名的咸阳公高允的儿子高绰,也为政强直、清平,不惧权贵,但在尚书令高肇(外戚,政声不佳)升任司徒时,绰帮肇送往迎来,轨却不登门恭贺。绰环顾不见轨,才猛醒辞归,叹道:“我一生自认为不失规矩,仅看今日行为,不如封生远矣!”然而轨虽做人端方,却好美爱修饰,常衣冠楚楚。于是有人说:“大贤不修边幅,他怎么单单这样?”轨知道后,笑说:“君子应整其衣冠,重其仪表,难道蓬头垢面才算贤人?”也作垢面蓬头,蓬首垢面。

【出典】:

魏书》卷32《封懿传》764页:“轨……善自修洁,仪容甚伟。或曰:‘学士不事修饰,此贤何独如此?’轨闻,笑曰:‘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言者惭退。”

【例句】: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张老》:“后数年,(韦)恕念其女,以为蓬首垢面不可识也,令其男义方访之。” 元·《元曲选·杨景贤〈刘行首〉一折》:“我这般穷身泼命谁瞅问,蓬首垢面装痴钝。”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74回:“只见一人蓬首垢面,径造郑伯门前,跪哭而言之。”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40卷:“大娘自到孟家去,奴家情顾蓬首垢面,一路伏侍官人前行。” 清·钱彩《说岳全传》70回:“秦桧见那疯僧垢面蓬头,鹑衣百结……便笑道:‘你这僧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77 回:“晴雯四、五日水米未曾沾牙,如今现打炕上拉下来,蓬头垢面的,两个女人搀架起来去了。” 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8回:“那犯人当中,有七、八个蓬头垢面的,那都不必管他。”


并列 头发蓬乱,脸上很脏。原比喻不修边幅,情性洒脱,后多形容头面肮脏、憔悴,生活穷困的样子。语出《魏书·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高和《越轨诉讼》:“一个~的老妇人,向四周围观的人哭诉着她儿子的冤情。”△多用于描写人物容貌方面。→灰头土脸 ↔眉清目秀。 也作“蓬首垢面”。


【词语蓬头垢面】  成语:蓬头垢面汉语词典:蓬头垢面

猜你喜欢

  • 富民侯

    汉武帝晚年,对早先连年征伐感到悔恨。另外,武帝对卫太子因江充进谗言而遭杀害之事感到很悔恨。后来,正值守卫高祖陵墓的官员车千秋上书为太子鸣冤,武帝召见车千秋,看到车千秋身材高大,仪表堂正,很为赏识,就提

  • 救火扬沸

    水沸滚时只管高扬沸水而不去抽薪灭火,比喻只治标不治本,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司马贞《索隐》:“言本弊不除,则其末难止。”连动 扬沸,舀开水。为了灭火却往

  • 麦舟义

    源见“范氏麦舟”。指资助穷困的仁义之举。清查慎行《湓城之游未果作诗示德尹兼答朱恒斋太守》:“谁能念穷交,尚举麦舟义。”

  • 火中化鹤

    明.王世贞辑《列仙全传.赵惠宗》:“赵惠宗,峡州宜都道士,得九天仙籙、三洞秘法,渐皆通晓,后居郭道山。唐明皇天宝末还峡,于郡之东北积薪自焚。僚庶悉观之。惠宗怡然坐火中,诵度人经,斯须化为瑞云仙鹤而去。

  • 口角春风

    比喻称美的言辞,犹如春风,助物生长。《后汉书.郑太传》:“孔公绪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孔俚:字公绪。后常用作请人推介之辞,比喻为人吹嘘或说好话。主谓 ①指说好听的话如春风能使万物生长。《歧路灯》96

  • 海客白鸥

    参见:鸥鸟忘机

  • 罗爵门庭

    同“罗雀门庭”。爵,通“雀”。宋刘克庄《和张简簿尉韵》:“骑驴导从两黥挟,罗爵门庭几客来。”

  • 鲛客泪

    源见“鲛人泣珠”。喻雨珠。宋梅尧臣《许昌晚晴》诗:“荷盛鲛客泪,蔓濯野人缨。”

  • 返日阳戈

    同“返日戈”。柳亚子《次韵和冶公》:“反日阳戈倘可寻,如何掷杖竟成林?”

  • 放生

    释放小动物(指羽毛鳞甲各类动物),以积恩德。佛教戒杀,常于寺院置放生池,放释鱼类。《列子.说符》:“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日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思也。’”清代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