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萧郎

萧郎

指称帝之前的梁武帝——萧衍。萧衍(464-549年),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萧衍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当代名流无不推许。南朝齐时,萧衍曾任卫将军王俭的东阁祭酒,一到任就得到王俭的赏识和器重。王俭对卢江何宪说:“这位萧郎30岁之内定会作侍中(侍从皇帝,出入宫廷。初仅伺应杂事,南朝宋文帝时,始掌机要,梁、陈相沿地位极重,相当于宰相),日后其尊重无法形容。”果然,萧衍成了梁朝的建立者。此典后世常用作萧姓男子的美称,或指代女子的恋人。

【出典】:

梁书》卷1《武帝本纪上》2页“(萧衍)起家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参军(参军:官名,协理军务之职),迁卫将军王俭东阁祭酒。俭一见深相器异,谓庐江何宪曰:‘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

【例句】:

唐·李益《中桥北送穆质兄弟应制戏赠萧二策》:“欲陈汉帝登封草,犹待萧郎寄内书。” 唐·窦巩《赠萧都官》:“萧郎自小贤,爱客不言钱。” 唐·于鹄《题美人》:“胸前空带宜男草,嫁得萧郎爱远游。” 唐·崔郊《赠去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宋·朱敦儒《浣溪沙·碧玉阑干白玉人》:“倚花吹叶忍黄昏,萧郎一去又经春。” 宋·刘仙伦《江神子》:“见无缘。恨无端。憔悴萧郎赢得带围宽。” 宋·刘学箕《贺新郎·代黄端夫》:“目断孤鸿沉双鲤,恨萧郎,不寄相思字。” 宋·高千里《木兰花》:“憔悴萧郎缘底瘦。那日花前相见后。”


【典源】 唐·范摅《云溪友议》 卷一:“有崔郊秀才者,寓居于汉上,蕴积文艺,而物产罄悬。亡何,与姑婢通,每有阮咸之纵。其婢端丽,饶彼音律之能,汉南之最也。姑贫,鬻婢于连帅,连帅爱之,以类无双。给钱四十万,宠盼弥深。郊思慕不已,即强亲府署,愿一见焉。其婢因寒食来从事家,值郊立于柳阴,马上涟泣,誓若山河。崔生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或以“萧郎”为萧史,参见 〖弄玉吹箫〗。

【今译】 唐代有个秀才崔郊,寓居于其姑母家,与姑母的婢女私自通情。后姑母将婢女卖于贵官,崔郊十分思念,想方设法欲求一见。一次婢女因寒食节出门,遇到崔郊正站在路边柳荫下,婢女痛哭不已,发誓立愿。崔郊也十分伤感,作诗道:“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释义】 后以“萧郎”泛指女子所中意的男子、情人。

【典形】 憔悴萧郎、萧郎、萧郎风骨、萧郎漂泊、萧郎眼似刀、萧郎白马。

【示例】

〔憔悴萧郎〕 宋·刘儗《江神子》:“见无缘,恨无端。憔悴萧郎,赢得带围宽。”

〔萧郎〕 唐·于鹄《题美人》:“胸前宜带宜男草,嫁得萧郎爱远游。”

〔萧郎漂泊〕 宋·周密《清平乐》:“自是萧郎漂泊,错教人恨杨花。”

〔萧郎眼似刀〕 宋·范成大《次韵唐子光席上赏梅》:“惜无楚客歌成雪,空有萧郎眼似刀。”


【词语萧郎】   汉语词典:萧郎

猜你喜欢

  •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太甲中》(卷二):“王(太甲)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àn逃脱),’”商王太甲无道,贤相伊尹将他放逐,三年后太甲

  • 中肯

    源见“庖丁解牛”。指言论击中要害或恰到好处。《明史.张居正传》:“间出一语辄中肯,人以是严惮之。”【词语中肯】   汉语大词典:中肯

  • 秦嘉书

    汉秦嘉《赠妇诗序》:“嘉为郡上掾(应为“计”),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艺文类聚》卷三二引有秦嘉与妻书及其妻的答书。其《重报妻书》曰:“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希有,意甚

  • 祝禽疏网

    源见“网开三面”。喻帝王仁惠。唐骆宾王《又破设蒙俭露布》:“祝禽疏网,徒阙三面之恩;毒虺挻祅,逾肆九头之暴。”【词语祝禽疏网】  成语:祝禽疏网

  • 颜乐

    同“颜回乐道”。宋张九成《秋兴》诗:“田园爱潜归,箪瓢识颜乐。”【词语颜乐】   汉语大词典:颜乐

  • 圯下拾履

    《史记.留侯世家》:“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音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意hè,粗布短衣),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同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

  • 司马牛之叹

    《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司马牛名耕,字子牛,春秋时宋国人

  • 鹿为马

    同“鹿是马”。宋王安石《桃源行》诗:“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词语鹿为马】   汉语大词典:鹿为马

  • 仲尼垂三戒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得,贪得。”后用为儒家留传的人一生中三种戒慎之事的典故。汉

  •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崩:败坏。 一个君子三年不讲习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必然荒废。 古人认为礼乐是人们道德行为的规范,教化的根本,不可长期旷废。语出《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