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舌卷齐城

舌卷齐城

此典指郦食其(lìyìjì丽义基)游说齐王田广,使齐国七十余城一时归汉。后以此典比喻通过游说而立功勋。郦食其(?——前203年),秦、汉之际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人。秦末农民战争时归刘邦,献计克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封广野君。楚、汉战争中,郦食其游说齐王田广归汉。这时,韩信领兵东进,还没有渡过平原津(当时黄河渡口,今山东平县境),听说汉王刘邦已经派郦食其说服齐王归顺,韩信想要停止进军。范阳(今河北定兴县南)能言善辩之说客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汉王刘邦将令攻打齐国,而汉王独派密使劝说齐国归顺,难道另有诏令叫将军停止进攻吗?凭什么停下来不前进呢!况且郦生不过是一个说话,伏在车子横木上,去鼓弄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70多个城邑,将军统率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国50多个城邑,当了几年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卑贱儒生之功劳吗?”于是韩信认为他说法对,听从他的计策,就领兵渡过黄河。齐王田广听从郦生游说,就挽留郦生畅饮,撤去防御汉军守备。韩信趁势袭击历下(今山东济南)驻军,顺势打到临淄(当时齐国都城,今山东淄博市东北)。齐王田广认为郦生出卖自己,就煮死郦生,齐王田广逃往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派使者到楚项羽处请求援助。此典又作“掉舌”。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20页:“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密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必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shì示,古代车厢前扶手横木)掉(鼓弄)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shù树)儒(无见识之儒生)之功乎?’于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zī兹,即临淄),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通“烹”,投人入汤锅煮死)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

【例句】:

宋·苏舜卿《蜀士》:“掉舌灭西寇,画地收幽燕。” 宋·苏轼《次韵答刘泾》:“异义蜂起弟子争,舌翻涛澜卷齐城。” 清·吴伟业《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长剑忽柱颐,掉舌谈天雄。”


猜你喜欢

  • 春雪棹

    源见“访载”。指乘兴访友之船。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净〕兴尽宜回春雪棹。〔副净〕客羞应斩美人头。”

  • 高枕熟黄粱

    源见“黄粱梦”。指美梦。喻闲适遂意。宋洪适《望江南.再作》词:“谁肯甘心迷簿领,不如袖手傲家乡,高枕熟黄粱。”

  • 龙蟠虎绕

    源见“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宋范成大《水龙吟.寿留寺》词:“物外新闻,凤歌鸾翥,龙蟠虎绕。”并列 比喻地势雄壮险要。宋·范成大《水龙吟·寿留寺》词:“物外新闻,凤歌鸾翥,~。”△用于写地势。→

  • 挂留徐剑

    源见“季札挂剑”。谓悼念亡友。唐杜甫《哭李尚书》诗:“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明何景明《哭以道》诗:“他时若挂留徐剑,忍向桥山觅墓林。”

  • 五日京兆

    京兆:京兆尹,西汉武帝时设立的官名,是负责管理京城长安及新丰等12县的行政长官。汉宣帝时,京兆尹张敞与光禄勋中郎将杨恽关系密切。后杨恽因犯大逆罪被杀死,凡与杨恽有关系的人都被免职,只有张敞还在任。张敞

  • 钧旋毂转

    毂( ㄍㄨˇ gǔ 谷):车轮中心的圆木。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指制陶器时旋转转轮。语出《淮南子.原道训》:“钧旋毂转,周而复匝。”后用以比喻事物的更改、变迁。

  • 沈瘦

    同“沈约瘦”。元 王和卿《醉中天.别情》词:“瘦了重加瘦,愁上更添愁,沈瘦潘愁何日休!”

  • 袁郎满扇风

    同“袁宏一扇风”。唐罗隐《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诗:“庾监高楼月,袁郎满扇风。”

  • 仲蔚庐

    源见“仲蔚蓬蒿”。借指隐士的居处。北周庾信《奉报穷秋寄隐士》诗:“空枉平原骑,来过仲蔚庐。”

  • 东邻女子

    同“东家子”。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玄发丰艳,娥眉皓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