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
原为形容烧羊肉之美,后因谓诗文为人所称美传颂为脍炙人口。曾参的父亲曾皙爱吃黑枣,曾皙死后,曾参便不忍吃黑枣。公孙丑问孟子,烤羊肉和黑枣什么更好吃?孟子说,当然是烤羊肉。公孙丑又问,那么曾参为什么吃烤羊肉而不吃黑枣?孟子答道,烤羊肉是人们都爱吃的,而黑枣却只是曾晳个人爱吃的。这跟人们对父母君上避名不避姓一样,因为姓是大家共同的,而名字却是父母君上所独有的。
【出典】:
《孟子·尽心》下:“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例句】:
唐·齐己《读李白集》:“锵金铿玉千余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宋·无名氏《宣和书谱》卷十:“(韩偓)所著歌诗颇多,其间绮丽得意者数百篇,往往脍炙人口。”
述宾 脍,切成细块的肉;炙,烤熟的肉。味道鲜美,使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赞美和传颂。语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10:“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卢秀灿《桃花梦》:“像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诗人的佳作名篇,再过一千年也照样~,世代流传。”△褒义。→喜闻乐见 ↔索然无味
解释脍炙: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美味佳肴。本指美味佳肴人人喜爱。后用来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大众所称道。
出处《孟子·尽心下》:“曾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曾参的父亲曾晳喜欢吃羊枣(一种果实名,成熟后颜色发黑,就像羊屎蛋一样,故名)。他死了以后,曾参怕想起死去的父亲,所以不忍吃羊枣。公孙丑问道:“美味佳肴和羊枣相比哪样好吃?”孟子说:“当然是佳肴啊!”公孙丑说:“既然这样,那么曾参为什么只吃佳肴却不吃羊枣呢?”孟子说:“佳肴是大家都喜欢吃的,而羊枣只是个别人喜欢吃的。就像父母之名应该避讳,姓却不用避讳,因为姓是大家都相同的,而名却是个人所独有的。”
近义百读不厌
反义味同嚼蜡
例句
那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词语脍炙人口】 成语:脍炙人口汉语词典: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