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聚蚊成雷

聚蚊成雷

蚊子飞时,翅膀在空气中振动,发出嗡嗡之声。许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飞,声音象打雷一样响。比喻众口谗毁,为害甚大。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中山王刘胜、济川王刘明到京城长安朝见武帝刘彻。武帝设宴款待,席间,刘胜听到乐曲声就哭了起来,武帝问他为什么哭,他说:“许多人一起吹口气,山岳都可为之浮动;许多蚊子聚集飞动,其声大如雷鸣;结党营私的一伙人捉住一只虎,许多不明真相的人就会随之锤打不已。这就是周文王被拘囿在牖里,孔夫子被困阨于陈蔡的原因啊!这表明众人逐渐形成的舆论倾向的危害太大了。我孤身远离京师,平时又没人预先为自己张扬声誉。我深感众口一辞,连金属都会被熔化,连续的毁谤会置人于死地的危害。轻物积压过多,连车轴都会被折毁;轻轻的羽毛一煽扬,连鸟都可以飞翔天际。我恐怕遭谗毁而无辜被害,所以感伤泪下。”后以“聚蚊成雷”为典,比喻众口相加,谗言四起,造成极大的危害。

【出典】:

汉书》卷53《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2422、2423页:“建元三年,代王登、长沙王发、中山王胜、济川王明来朝,天子置酒,胜闻乐声而泣。问其故,胜对曰:‘……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人挠椎。是以文王拘于牖里,孔子阨于陈蔡。此乃烝庶之成风,增积之生害也。臣身远与寡,莫为之先,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丛轻折轴,羽翮飞肉,纷惊逢罗,潸然出涕。’”

【例句】:

唐·刘知几《史通·叙事》:“夫聚蚊成雷,群轻折轴,况于章句不节,言词莫限,载之兼两,曷足道哉?” 宋·陆九渊《与勾熙载书》:“顾所深念者,道之消长,治乱攸分,群徒比周,至理郁塞,遏绝齐语,楚咻盈庭,聚蚊成雷,明主孤矣。” 清·梁启超《变法通议》:“全国千万数之守旧党人,不谋而同心,异喙而同辞,他事不顾,而唯阻挠新法之知。语曰:众口铄金,聚蚊成雷。不知有以安顿之,则其为变法之阻力,未有艾也。”


兼语 许多蚊子集在一起飞时,翅膀在空气中振动,发出的嗡嗡声音像打雷一样。比喻众多的谗言毁谤,会造成极大祸害。宋·陆九渊《与勾熙载书》:“顾所深念者,道之消长,治乱攸分,群徒比周,至理郁塞,遏绝齐语,楚咻盈庭,~,明主孤矣。”△贬义。多用于写造谣生事为害极大。→三人成虎 众口铄金


【词语聚蚊成雷】  成语:聚蚊成雷汉语词典:聚蚊成雷

猜你喜欢

  • 陈蕃解榻

    同“陈蕃下榻”。宋陈师道《过杭留别曹无逸朝奉》诗:“陈蕃解榻为留连,俯仰徒惊岁月迁。”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如果双方感情真挚,永不变心,难道要朝朝暮暮厮守在一起? 意谓坚贞不移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语出宋.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王朔、冯

  • 霁月光风

    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宋 陈亮《谢罗尚书启》:“霁月光风,终然洒落。”明 唐寅《忆秦娥.王守谷寿词》:“春台玉烛,霁月光风,翘首堪长啸。”参见“光风霁月”。见“光风霁

  • 暖气寒谷

    《文选》卷二一南朝宋.颜延年《秋胡诗》唐李善注引汉刘向《别录》:“邹衍在燕,有谷,寒不生五谷,邹子(齐人邹衍,参见“飞霜冤”)吹律(演奏音乐)而温至,生黍也。”邹衍吹律所以能使寒谷变暖,五谷兹生,传说

  • 难收覆盆水

    同“覆水难收”。清李渔《奈何天.狡脱》:“他便要回归,我也难收覆盆水。”【词语难收覆盆水】   汉语大词典:难收覆盆水

  • 一字五万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褚遂良问虞监(指虞世南,因官至秘书监,故称)曰:‘某书何如永师(指僧智永)?’曰:‘闻彼一字直钱五万,官(对君主、尊长的敬称)岂得若此?’”唐时僧人智永善书法,据说他的一个

  • 鱼游釜内

    同“鱼游沸鼎”。《魏书.中山王英传》:“缘江焚毁,靡使所遗。建业穷蹙,鱼游釜内。”见“鱼游沸鼎,燕巢飞幕”。《魏书·中山王英传》:“缘江焚毁,靡使所遗。建业穷蹙,~。”【词语鱼游釜内】  成语:鱼游釜

  • 顾氏传神

    《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晋.顾恺之是中国名画家之一,他善于用传神的画技来绘画。后遂用为咏美画家之典。唐.李

  • 鲍靓记井

    《晋书.艺术.鲍靓传》:“鲍靓字太玄,东海人也。年五岁,语父母云:‘本是曲阳李家儿,九岁坠井死。’其父母寻访得李氏,推问皆符验。”晋.鲍靓五岁时对父母说他是曲阳李家孩儿,九岁时不慎跌入井内而死。父母根

  •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哲夫:足智多谋的男人。城:指国家。哲妇:足智多谋的妇女。原指乱国的妇人褒姒。 足智多谋的男子能保家卫国,足智多谋的女子能使国家倾败。语出《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郑玄笺:“哲,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