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巫山云雨”。谓神女侍寝。清尤侗《论语诗.贤贤易色》:“洗马渡江原似玉,巫娥荐枕已为云。”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之二:“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后因以“东风吹马耳”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廿载繁华梦》四十回:“我当初劝谏你多少来,你就当
源见“鲛人泣珠”。指边远蛮夷之人。唐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诗:“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源见“指佞草”。传说中能识别奸佞的草。唐崔涂《寄舅》诗:“须信尧庭草,犹能指佞人。”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高诱注:‘逸《诗》言之百里者,已行九十里,适为行百里之半耳。譬若强弩,至牙上,甫为上弩之半耳。终之尤难,故曰末路之难也。”后因以“行
见“鹿死不择音”。明·袁宏道《乞改稿三》:“不则,职之重命,必且重于官,~,微臣有褫无以加焉,在台台必有大不忍者。”
源见“涸辙之鲋”。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六节:“虽然,以当时久困地狱,渴望天日之意大利人,骤闻此语,殆如涸鲋得水,笼鸟脱樊,且距且跃,且汗且喘。”见“涸鱼得水”。梁启超《意
四面受敌之地。《后汉书.荀或传》:“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亦作“四战之国”。《商君书.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汉初辞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其风,王扬骋其势。”西汉文学家枚乘和司马相如,因工于辞赋,世人合称其为“枚马”。后人遂以“枚马”用作咏词臣之典。唐.
见“盘石之安”。《三国演义》77回:“其有一计,令西蜀之兵不犯东吴,荆州如~。”【词语磐石之安】 成语:磐石之安汉语大词典:磐石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