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语助词,而已。一作“尔”。 为了国事,忘记家事;为了公事,忘记私事。 形容一心为国、为公。语出《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明.李贽《焚书.读史.晁错》:“是故
源见“土偶桃梗”。比喻飘荡无定。唐骆宾王《浮槎》诗序:“泛泛然若木偶之乘流,迷不知其所适也。”
同“梦三刀”。清董元恺《满庭芳.送江磊斋守巩昌郡》词:“梦益三刀,管镂五色,一麾新领专城。”
参见:杨仆移关
源见“采薇”。喻称志行高洁的人。宋陈纪《念奴娇.梅花》词:“林间姑射,高情迥出云表。除是孤竹 夷 齐,商山四皓,与尔方同调。”
《国语》卷五《鲁语下》:“丘闻之:木石之怪曰夔、魍魉。”三国吴.韦昭注“木石谓山也。或云: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缫,音‘骚’,或作‘?’,富阳有之,人面猴身,能言。或云‘独足’。魍魉,山精,效人声而迷惑
源见“灞陵呵夜”。谓失势长官受到下级小官吏的刁难或欺凌。宋陆游《夜抵葭萌惠照寺寓榻小阁》诗:“夜行触尉那能避,旦过随僧不待招。”
《诗.邶风.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厉,连衣涉水。后因以“涉厉”指涉水。明夏完淳《艳歌行》:“河水何汤汤,褰衣谁涉厉?”【词语涉厉】 汉语大词典:涉厉
同“谢公哀乐”。清张问陶《初冬九日得秀水马吉初书知杏里师去夏辞世感事述怀》诗之三:“莫问谢安哀乐事,年年身阅小沧桑。”
源见“郭泰碑铭”。借指撰写死者碑铭的大手笔。蔡邕曾任中郎将,故称。清查慎行《外舅陆射山先生挽歌》:“世乏中郎笔,谁为有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