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纳污藏秽

纳污藏秽

同“纳污含垢”。宋叶適《东嘉开河记》:“故大川浅不胜舟,而小者纳污藏秽,流泉不来,感为疠疫,民之病此,积四五十年矣。”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遂使首善贤士之关,翻为纳污藏秽之府。”


见“藏垢纳污”。


【词语纳污藏秽】  成语:纳污藏秽汉语词典:纳污藏秽

猜你喜欢

  • 衽席之好

    源见“衽席㈠”。指男女情欲之事。宋洪迈《夷坚乙志.馀杭宗女》:“每夕与僧饮酒歌笑,旁若无人,通衽席之好。”【词语衽席之好】  成语:衽席之好汉语大词典:衽席之好

  •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 古人把培养英才看作是人生一大乐事。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

  • 东阳瘦损

    同“东阳销瘦”。宋 周格非《绿头鸭》词:“须知道,东阳瘦损,不为伤春。”

  • 陈言务去

    陈言:陈旧的言辞。指作文时要尽汰陈旧言辞,努力革新创造。唐代韩愈《与李翊( ㄖˋ rì 义)书》:“准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戛( ㄐㄧㄚˊ jiá 夹)戛:困难貌。主谓 写作时一定要去掉

  • 三夫之言

    源见“曾参杀人”。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谣言。《后汉书.马援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毁。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偏正 三,泛指多数。经过很多人传播的流

  • 饭牛自卖

    源见“宁戚饭牛”。谓寒士自求用世。元鲜于枢《华鲸引》:“君不见饭牛自卖亦何者,逢时自致千秋名。”

  • 商论乔梓

    参见:敷辨梨楂

  • 潘赋登山

    《文选》卷十三晋.潘安仁(岳)《秋兴赋》:“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西晋文人潘安仁(岳)曾作《秋兴赋》寄寓登山怀远的悲伤心情。后以“潘赋登山”喻咏伤愁思

  • 琴堂

    源见“鸣琴化治”。美称地方官署。唐韦应物《送唐明府赴溧水》诗:“到此安甿俗,琴堂又宴然。”元无名氏《刘弘嫁婢》三折:“恁时节乘肥马,衣轻裘,居馆阁,坐琴堂。”【词语琴堂】   汉语大词典:琴堂

  • 呼牛作马

    同“呼牛呼马”。明徐复祚《宵光记.慰弟》:“时不偶,且躬操敝帚,任他人呼牛作马,只低头。”见“呼牛呼马”。明·徐复祚《宵光记·慰弟》:“时不偶,且躬操敝帚,任他人~,只低头。”【词语呼牛作马】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