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同声相应”。喻指志趣相投者。曹亚伯《武昌日知会之破案》:“〔黄冈军学界讲习会〕广结同气,故其宣传甚有力。”【词语同气】 汉语大词典:同气
《庄子.应帝王》:“郑有神巫曰季咸……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存焉者矣。’”《列子.天瑞》:“弟子曰:‘……先生不闻壶丘子林之言乎?’子列子
《后汉书.献穆曹皇后纪下》:“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李贤注:“留住于国,以待年长。”后因以称女子待嫁。南朝 宋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王子于期为赵简主御,取道争千里之表。其始发也,彘伏沟中,王子于期齐辔策而进之,彘突出于沟中,马惊败驾。”又“造父御四马,驰骤周旋,而恣意于马。恣意于马者,擅辔策之制也。然马惊
同“张翰思归”。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钟仪徒恋楚,张翰浪思吴。”
源见“伍胥潮”。指涛神。宋陆游《秋望》诗:“野火已亡秦相篆,江涛犹托伍胥神。”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鯈,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鯈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鯈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亦乐乎,原意是说“这不是一桩乐事吗。”后常用以表达事情发展到极致的一种诙谐语气。明.无名氏
源见“黄金台”。喻招聘贤士之处。唐罗隐《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正忧衰老辱金台,敢望昭王顾问来。”宋秦观《谢陈公辟启》:“引置金台之馆,俾参珠履之游。”《海内十洲记.昆仑》:“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
同“陈蕃榻”。清方文《雨夜宿崔明府署中言别》诗:“今宵且就陈君榻,明日准亲陶令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