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中窥豹

管中窥豹

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管中窥豹,意为只看局部,不看整体。后用以比喻看问题片面。

宋.陆游《江亭》诗:“濠上观鱼非至乐,管中窥豹岂全斑。”


偏正 原意是从竹管里看豹。多比喻所见狭小,不能察全面。后以反意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大略可知。常和“可见一斑”连用。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曲:“向~那知外,坐井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谓见识肤浅,亦反用其意,谓以小见大。→坐井观天 以蠡测海 瓮天之见 井蛙之见 ↔见多识广。也作“管间窥豹”、“窥豹一斑”、“观凤一羽”。


【典源】《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迺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今译】 晋代王献之 (字子敬) 几岁时,曾经看门下仆役博戏,见到已能分出胜负,就说:“南风有些弱。”门下仆役轻视他是个小孩子,于是说:“这小郎君也能像从管中看豹,有时见到个把斑点。”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见闻不广或片面; 或指只见到局部,未见到整体; 也指从部分可推测到整体。

【典形】 豹一斑、管中窥、管中窥豹、窥管、窥一斑、一斑、以管觇豹。

【示例】

〔豹一斑〕 宋·王安石《和祖择之登紫微阁》:“却惭久此随诸彦,文采初无豹一斑。”

〔管中窥〕 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落落虎豹文,义难管中窥。”

〔管中窥豹〕 唐·韦庄《又玄集序》:“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斛; 管中窥豹,但取一斑。”

〔窥管〕 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自吹徒窥管,于今愧挈瓶。”

〔窥一斑〕 宋·黄庭坚《平阴张澄居士隐处》:“德人墙九仞,强学窥一斑。”

〔一斑〕 宋·苏轼《范景仁和赐酒烛诗》:“万事今方咨伯始,一斑我亦愧真长。”

〔以管觇豹〕 宋·王令《客杭思李常伯》:“我愚不敢望,时以管觇豹。”


【词语管中窥豹】  成语:管中窥豹汉语词典:管中窥豹

猜你喜欢

  • 混俗和光

    混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和所有光彩。谓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与世俗浑然相处。唐.吕岩《绝句》:“或为道士或为僧,混俗和光别有能。”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况乎以一时之喜怒,一人之爱憎,而欲视天下

  • 挟妓东山

    同“东山携妓”。清袁枚《卮言》诗之三:“谢安游江左,挟妓东山东。”

  • 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途:途径。致:趋向,目标。 归宿尽管相同,但所走的途径各异;目标虽只一个,但思虑却可多至百种。 比喻得到相同的结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语出《易.系辞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

  • 壶公龙

    源见“杖化龙”。戏称竹杖。宋苏轼《次前韵寄子由》:“还乡亦何有,暂假壶公龙。”【词语壶公龙】   汉语大词典:壶公龙

  • 葛巾乖角

    源见“林宗折巾”。谓摹仿高雅。北周庾信《示封中录》诗之二:“葛巾早乖角,菊径简经过。”

  • 坠甑犹顾

    源见“堕甑”。谓徒劳无益的举动。清谭嗣同《仁学》十六:“世人妄逐既逝之荣辱得丧,执之以为哀乐。过驹不留,而坠甑犹顾;前者不忘,而后者沓至。”

  • 名下士

    参见:名下无虚士【词语名下士】   汉语大词典:名下士

  • 钱流

    同“钱流地”。宋范成大《次韵汪仲嘉尚书喜雨》:“但得田间无叹息,何须地上见钱流。”【词语钱流】   汉语大词典:钱流

  • 翔鸿

    飞翔于高空的鸿雁,比喻在朝的大臣。《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陆沉之羽,复与翔鸿抚翼。”吕向注:“翔鸿,喻朝士也。言我顿蒙天恩,再得与朝士齐列也。”【词语翔鸿】   汉语大词典:翔鸿

  • 还带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四《节操》:“裴晋公(裴度)质状渺小,相不入贵……公时造之(相面人)问命,相者曰:‘……若不至贵,即当饿死……’”后偶游香山封,拾得一妇人所遗失的一缇䌌,内有玉带二条,犀带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