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

新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旧唐书.李义府》传亦载,“笑中刀”作“笑中有刀”,“人猫”作“李猫”。后因以“笑里藏刀”形容人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元 吴弘道《梅花引》套曲:“不做美相知每早使伎俩,左右拦障,笑里藏刀,雪上加霜。”


偏正 比喻人外貌和善,而内心狠毒阴险。语本《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汪文风《雾城斗》:“二十来年,黄虎对王卧龙通过细微入末的观察,可算是把他摸了个透:他面善心恶,~,翻云覆雨,手段毒辣。”△贬义。常用以指伪善者。 →口蜜腹剑 ↔心口如一。也作“笑处藏刀”、“笑中有刀”。


解释比喻表面和善而内心阴险狠毒。

出处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李义府是瀛州饶阳人,因擅长写文章而被推荐为官。唐高宗即位后,宠爱武则天,打算立为皇后,但是怕宰相等人的谏议,所以迟迟未能有所动作。李义府揣摩到皇帝的心意,上表请求废除现任皇后而改立武后,从而得到了皇帝和武则天的喜爱。

李义府仰仗皇帝和武后的恩宠,胆大妄为。洛阳一个女人淳于氏因罪关在大理寺,李义府听说这个女人很漂亮,于是让大理寺丞毕正义免除她的罪行,将其纳为自己的小妾。大理寺卿段宝玄知道后告到朝廷,皇帝让调查此事,于是李义府逼迫毕正义上吊,杀人灭口。皇帝偏袒李义府,不让再继续追究;侍御史王义方当廷面谏,痛斥李义府的罪行,反倒惹怒了皇帝,被贬为莱州司户。

李义府位高势重,许多无耻之徒阿谀巴结,和他攀附关系。给事中李崇德也说自己和他属于同一家族。有一段时间,李义府被贬为普州刺史(其实是皇帝为了缓和大家对李义府的意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李崇德就赶紧把他从家谱中除名。李义府听到后一直怀恨在心,等到后来自己做了宰相,就令人诬陷捏造李崇德的罪证,李崇德被关进监狱里,最终自杀了。

李义府表面温和恭敬,和人说话的时候总是满脸堆笑,其实他内心阴险凶残,心胸狭小,嫉贤妒能。李义府位高权重时,总是希望别人附和自己。凡是有人略微违背他的心意,他就肆意诬蔑陷害。所以当时人说,李义府笑里有刀;又因为他貌似温和而内心险恶,人们叫他“李猫”。


【词语笑里藏刀】  成语:笑里藏刀汉语词典:笑里藏刀

猜你喜欢

  • 龙蟠虎踞

    汉.刘歆《西京杂记》载:鲁恭王得文木一枚,我以为器,意甚玩之。中山王为赋曰:“既剥既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风翔。”这是以“龙盘虎踞”形容木质花纹的壮美。后用以形容地形雄观险要。常特指南京

  • 鹅换帖

    源见“换鹅书”。代指王羲之书法。清尤侗《三字令.雁字》词:“一画破,八分齐。鹤衔书,鹅换帖,不如伊。”【词语鹅换帖】   汉语大词典:鹅换帖

  • 舞鸣鸡

    同“舞荒鸡”。清唐孙华《夏日杂诗八首》之八:“安眠常彻晓,不复舞鸣鸡。”

  • 辽天鹤

    同“辽东鹤”。唐李白《题许宣平庵壁》诗:“窥庭但萧瑟,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词语辽天鹤】   汉语大词典:辽天鹤

  • 公孙开阁

    同“东阁招贤”。唐王韫秀《喻夫阻客》诗:“公孙开阁招嘉客,知道浮荣不久长。”【典源】《汉书·公孙弘传》:“时上方兴功业。娄 (屡) 举贤良。(公孙) 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

  • 十袭包藏

    同“什袭珍藏”。宋陈师道《谢寇十一惠端砚》诗:“琢为时样供翰墨,十袭包藏百金贵。”

  • 雀罗门

    源见“门可罗雀”。形容冷落的门庭或失势之家。唐刘禹锡《有感》诗:“昨宵凤池客,今日雀罗门。”明唐顺之《宪副饶湖田见过陈渡草堂赋此为赠》:“岂知绣斧客,还过雀罗门。”【词语雀罗门】   汉语大词典:雀罗

  • 常棣之华

    《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全诗八章,是写兄弟友爱的。相传周公悲伤管叔、蔡叔不和,疏远了兄弟之情,召公为此作《常棣》之歌。旧说以为周公宴饮兄弟之歌。常棣又作棠棣,

  • 梦觉黄粱

    源见“黄粱梦”。指幻梦醒悟之时。《群音类选.沈莲池〈驻云飞.出家〉》:“童颜白首,梦觉黄粱,一笑无何有。”见“黄粱一梦”。《群音类选·沈莲池〈驻云飞·出家〉》:“童颜白首,~,一笑无何有。”【词语梦觉

  • 肉食者鄙

    《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指吃肉的人,引申为高官厚禄者。意谓身居高位,领取丰厚俸禄的人,往往目光短浅,见识鄙陋。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