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愁著书
指司马迁撰写《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最后的评语说:虞卿是在穷困愁苦时著书立说的。后以此典比喻穷困潦倒而致力于著书立说的知识分子。虞卿,虞氏,名失传,战国时人。因进说赵孝成王,被任为上卿,称为虞卿。主张以赵国为主,合纵南北各国,联合抗秦。秦、赵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战前,建议联合楚国、魏国,迫使秦国讲和。后又反对割地给秦。虞卿因为要救魏齐的缘故,不看重万户侯卿相官爵,和魏齐从偏僻小路逃跑,终于离开赵国,来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处境窘迫。魏齐自杀以后,虞卿郁郁不得志,就著书立说,上从《春秋》里搜集,下从现实中观察,写成了《节义》、《称号》、《揣摩》、《政谋》等,一共八篇。以分析评论国家大事之经验教训,流传于世,称为《虞氏春秋》。太史公说:“然而虞卿若不是穷困愁苦,也不能著书立说,以自我显现流传于后代。”此典又作“虞卿著书”、“虞卿著春秋”、“著穷愁”、“孤愤虞卿”。
【出典】:
《史记》卷76《平原君虞卿列传》2375、2376页:“虞卿即以魏齐之故(魏齐原是魏相,曾毒打过范雎。后范雎任秦相,依仗秦国强大,向魏国索要魏齐。魏齐逃躲赵国平原君赵胜家。秦王又向赵王索要,赵王包围平原君赵胜家,要捕魏齐,魏齐逃见虞卿,虞卿弃相印,和魏齐投奔信陵君魏无忌,不见,魏齐羞愤自杀,虞卿被困大梁),不重万户侯(封邑民户万户以上侯爵)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偏僻小路逃走),卒去赵,困于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编年体春秋史,相传是孔丘据鲁国史官编《春秋》整理修订而成),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已失。清·马国翰有《虞氏春秋》一卷。)”“太史公曰:‘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
【例句】:
唐·韩愈《李员外寄纸笔》:“莫怪殷勤谢,虞卿正著书。” 宋·陈与义《元方用韵见寄》之二:“王湛时须看周易,虞卿未敢著春秋。” 金·元好问《放言》:“韩非死孤愤,虞卿著穷愁” 清·王摅《读侯掌亭遗集感赋》:“姓名梅尉佯狂变,孤愤虞卿著述消。” 王摅《和清风店雪后题壁》:“何以穷愁著书客,独抱一编扬子宅。”
偏正 穷困愁烦时,著书自遣。语本《史记·平原君虞卿传赞》:“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例]“文革”中,林先生受到迫害,可他~,十年之后,成果颇丰。△用于比喻在逆境中做出成就。
【典源】《史记·虞卿列传》:“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于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太史公曰:‘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
【今译】 战国时虞卿为赵国上卿,为救魏齐,放弃卿位,与魏齐一同出奔到魏国。后在魏国穷困不得意,于是著书,上采孔子《春秋》,下观当代政事,共著述八篇,评论各国得失,世传他的书称为《虞氏春秋》。司马迁说:“虞卿如果不是穷困愁闷,也不会著书留于后世了。”
【释义】 后以此典指穷困学人从事著述。
【典形】 孤愤虞卿、穷愁著书、虞卿著春秋、虞卿著书、著穷愁、穷愁厚虞卿、厌穷愁。
【示例】
〔孤愤虞卿〕 清·王摅《读侯掌亭遗集感赋》:“姓名梅尉佯狂变,孤愤虞卿著述消。”
〔穷愁著书〕 清·王摅《和清风店雪后题壁》:“何以穷愁著书客,独抱一编扬子宅。”
〔虞卿著春秋〕 宋·陈与义《元方用韵见寄》之二:“王湛时须看周易,虞卿未敢著春秋。”
〔虞卿著书〕 唐·韩愈《李员外寄纸笔》:“莫怪殷勤谢,虞卿正著书。”
〔著穷愁〕 金·元好问《放言》:“韩非死孤愤,虞卿著穷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