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秉烛夜游

秉烛夜游

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后用为珍惜良辰美景,及时欢游行乐的典故。晋陆机《董桃行》:“昔为少年无忧,常吝秉烛夜游,翩翩宵征何求?”宋葛长庚《贺新郎.紫元席上作》词:“秉烛夜游虽不倦,奈一番、风雨花容变。”


连动 秉,拿,握。拿着蜡烛,夜里游乐。语本《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高阳《粉墨春秋》:“现在是阳春三月,宜乎~。”△多用于及时行乐,也用于表示对社会不满的消极反抗,还用于指珍惜时光。→炳烛夜游 醉生梦死↔发愤图强


【典源】《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古诗《西门行》:“出西门,步念之,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 逮为乐,逮为乐,当及时。何能愁怫郁,当复待来兹。酿美酒,炙肥牛,请呼心所欢,可用解忧愁。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行去去如云除,弊车羸马为自储。”

【今译】 魏时曹丕在写给吴质的信中说,年光流逝,无法追攀。古人所说的为了珍惜大好时光,应当点起蜡烛来,拿着它夜里也去游赏,是很有道理的。古诗《西门行》中有:“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等句,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

【释义】 后以此典型形容人珍惜时光美景,为消解忧愁而及时行乐。

【典型】 秉烛、秉烛夜游、秉烛游、歌秉烛、良宵秉烛、惜昼短、夜游秉烛、执烛游、烛共秉、题诗秉烛、秉烛游夜、秉烛夜永、良夜秉烛、芳昼短、秉烛行。

【示例】

〔秉烛〕 唐·孟浩然《汉中漾舟》:“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秉烛夜游〕 晋·陆机《董桃行》:“昔为少年无忧,常怪秉烛夜游,翩翩宵征何求?”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秉烛游〕 宋·陆游《忆昔》:“早知虚起弹冠意,悔不常为秉烛游。”

〔歌秉烛〕 唐·鲍溶《秋思》:“试从古人愿,致酒歌秉烛。”

〔良霄秉烛〕 唐·骆宾王《失题》:“甲第驱车入,良霄秉烛游。”

〔惜昼短〕 唐·白居易《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古人惜昼短,劝令秉烛游。”

〔夜游秉烛〕 宋·张炎《台城路·杭友抵越》:“消忧何处最好? 夜游频秉烛,犹是迟了。”

〔执烛游〕 隋·辛德源《短歌行》:“忽念奔驹促,弥欣执烛游。”

〔烛共秉〕 清·王戬《秋日游白茅寺》:“及兹清夜游,无辞烛共秉。”


【词语秉烛夜游】  成语:秉烛夜游汉语词典:秉烛夜游

猜你喜欢

  • 秦璧

    源见“完璧归赵”。指和氏璧。也借指极为珍贵之物。秦昭王曾致书赵惠文王愿以十五城易之,故称。唐韦嗣立《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魏珠能烛乘,秦璧许连城。”【词语秦璧】   汉语大词典:秦璧

  • 鸣钟食鼎

    同“鸣钟列鼎”。唐张鷟《游仙窟》:“在汉则七叶貂蝉,居韩则五重卿相。鸣钟食鼎,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见“鸣钟列鼎”。唐·张鷟《游仙窟》:“~,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词语鸣钟食鼎】

  • 驷不及舌

    《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注: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子)不及舌。”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说出口的话。又称“驷马难追”。用来作为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追回,应该守信用的典故。明.东鲁古狂生《醉

  • 织锦寄夫

    同“织锦回文”。《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织锦寄夫,漫有若兰之技;离魂奔婿,苦无倩女之能。”

  • 弓藏鸟尽

    同“鸟尽弓藏”。清张之洞《误尽》诗之二:“淮哗蜀乱毁藩篱,已是弓藏鸟尽时。”【词语弓藏鸟尽】  成语:弓藏鸟尽

  • 圆寂

    梵文“涅槃”的意义,佛教所宣扬的最高境界,即“圆满”(具备)一切“清静功德”,寂(熄)灭一切烦恼。后来又称佛或僧人的死为“圆寂”。唐代释义净《大宝积经》:“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僧人之死谓之 “圆寂”

  • 白堕醪

    同“白堕酒”。清吴嘉纪《题毕吏部醉眠图赠方恂如》诗:“只恐比舍酿,不如白堕醪。”

  • 支属

    亲属。《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支亦作“枝”。《史记.五宗世家》:“(中山靖王)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枝属百二十余人。”有:多有的意思。【词语支属】   汉语大词典:支属

  • 四壁立

    同“四壁空”。宋陆游《书斋壁》诗:“室空惟是四壁立,面瘦渐生双颊颧。”

  • 裈虱

    源见“虱处裈”。后比喻虚伪、迂腐、守礼求荣而局促难安的“正人君子”。金元好问《放言》诗:“井蛙奚足论,裈虱良足羞。”【词语裈虱】   汉语大词典:裈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