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禹、汤:夏商两朝开国的圣君。罪己:有过失能归罪自己。勃:兴起貌。 夏禹商汤有过能责罚自己,故两朝政事蒸蒸日上。语出《左传.庄公十一年》:“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晋.傅玄《傅子.正心》:“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正心之谓也。”唐.魏征《理狱听谏疏》:“古之哲王,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故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也单引〔其兴也勃焉〕。汉.刘向《说苑.君道》:“禹汤文武,知任其过,其兴也勃焉。”《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太甲武丁,睹灾竦惧,祗承天戒,故其兴也勃焉。”《隋书.杨玄感传.论》:“高祖戎车屡动,民亦劳止。然其动也,思以安之;其劳也,思以逸之。是以民致时雍,师无怨读言,诚在于爱利,故其兴也勃焉。”


猜你喜欢

  • 咷笑

    《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后因以“咷笑”指悲欢。明陈子龙《杂诗》之九:“采药愧生趣,泛瑟起哀思。旅人终琐琐,咷笑亦何为?”【词语咷笑】   汉语大词典:咷笑

  • 学究天人

    《梁书.钟嵘传》:“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沈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学究天人。”究,研究。天人,天道、人事。形容人的学识渊博,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学问皆通晓。后因以“学究天人”作为形容知识渊博的人之典故

  • 庾园

    北周庾信《小园赋》:“余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后世遂有“庾园”之称。亦用以借称故园。唐许浑《怀旧居》诗:“藤蔓覆梨张谷暗,

  • 握铅

    同“握铅抱椠”。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它日残喘稍苏,校刻先人遗书毕,当再鼓握铅之气。”【词语握铅】   汉语大词典:握铅

  • 匏系

    源见“匏瓜”。谓羁滞。唐李商隐《为大夫安平公华州进贺皇躬痊复物状》:“心但葵倾,迹犹匏系。伏蒲之觐谒未果,献芹之诚恳空深。”亦以喻不为时用、赋闲或喻指无用之物。宋苏辙《思归》诗之一:“匏系虽非愿,蠖屈

  • 角巾归第

    同“角巾私第”。清毛奇龄《红桥酒散别曹明府》诗:“怀组入官本慷慨,角巾归第何优游。”【词语角巾归第】   汉语大词典:角巾归第

  • 寄书邮

    同“致书邮”。《聊斋志异.巧娘》:“问:‘郎何之?’答云:‘为人作寄书邮。’”【词语寄书邮】   汉语大词典:寄书邮

  • 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憎:厌恶。 面貌使人厌恶,语言枯燥无味。语出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晚清文学丛钞.颐琐〈黄绣球〉八回》:“黄通理对黄绣球说:‘这真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 唯唯诺诺

    卑恭顺从之意。韩非子认为,臣下对于君主构成威胁有八个方面,其中第二种叫做“在旁”。什么叫在旁,就是那些整天凑集在君主身旁的倡优侏儒和伺候君主生活起居的人。他们对于君主有命则应,有问则对。即使君主不说话

  • 绿野墅

    同“绿野堂”。明姚夔《赠司马黄门父还会稽》诗:“婆娑白社朋,徘徊绿野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