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礼仪:指《周礼》的礼文。三百:与“三千”对举,表示一少一多。威仪: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 周礼礼文有三百,各种事仪有三千。 极言古代礼仪之繁琐。语出《礼记.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同书《礼器》:“经礼三百,曲礼三千。”郑玄注:“经礼谓《周礼》也。《周礼》六篇,其官有三百六十。曲,犹事也。事礼,谓今《礼》也。礼篇多亡,本数未闻。其中事仪三千。”《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孔子曰:‘礼仪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也引作〔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汉书.礼乐志》:“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于是教化浃洽。”《晋书.刑法志》:“臣闻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故甫刑大辟二百,五刑之属三千,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即入刑,相为表里者也。”《梁书.徐勉传》:“虽复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经文三百,威仪三千,其大归有五,即宗伯所掌典礼,古为上,凶次之,宾次之,军次之,嘉为下也。”罗惇曧《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礼之文备矣。”


猜你喜欢

  • 贫穷则父母不子

    贫穷的时候,就连父母也不认自己的儿子。 这是古人有感于世态炎凉的愤激之语。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聊斋志异.镜听》

  • 禾黍故宫

    同“禾黍”。《痛史》十七回:“一路上晓行夜宿,只觉得景物都非,不胜禾黍故宫之感。”其他 过去的宫殿变为农田,长满禾黍。比喻故国破落或胜景凋败。《痛史》17回:“ 一路上晓行夜宿,只觉得景物都非,不胜~

  • 渔阳掺挝

    《后汉书.祢衡传》载:汉末名士祢衡字正平,在曹操军中供职,他恃才傲物,得罪曹操,曹操降他为鼓吏。一次元宵节晚宴,曹操有意羞辱祢衡,命祢衡为宾客击鼓助兴。祢衡裸身扬棰击鼓,作《渔阳掺挝》曲,音调悲壮,锵

  • 中山得谤

    源见“箧中书”。谓功成被妒,遭人攻讦、诽谤。清王士禛《金陵挽陈士业先生》诗之二:“中山翻得谤,孟博竟同收。”

  • 五月披裘

    源见“披裘负薪”。表示清廉孤高,轶群超俗。唐李白《杭州送裴大泽时赴庐州长史》诗:“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典源】 汉·王充《论衡·书虚》:“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

  • 无可无不可

    原指孔子对于进退去留,没有成见,该怎样就怎样。后泛指对事依违两可,没有主见。孔子在提到古代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等人时评论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可以说得上是不动摇自己的信念,

  • 七步嫌迟

    源见“七步成诗”。形容文思敏捷过人,无与伦比。唐岑参《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诗:“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 半仙

    源见“半仙戏耍”。指耍秋千的人。《聊斋志异.西湖主》:“出诣秋千架下,徘徊凝想……遂题巾曰:‘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词语半仙】   汉语大词典:半仙

  • 空群冀北

    源见“马空冀北”。比喻人才被招揽已尽。明夏完淳《大哀赋》:“徙帐幕南,空群冀北。”

  • 初平群羊

    源见“叱石为羊”。指传说中黄初平所牧羊群。宋黄庭坚《汴岸置酒赠黄十七》诗:“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