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

《大般涅槃经》卷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摸象的盲人各根据自己摸到的一部分,便对象的形象作出了片面的结论。后因以“盲人摸象”、“盲人说象”、“瞎子摸象”,比喻对事物缺乏全面了解的片面观点。

元.黄溍《书袁通甫诗后》:“吾侪碌碌,从俗浮沈,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品,正如盲人说象,知其鼻者谓象如杵,知其牙者谓象如芦菔根。”


主谓 本为佛经里的故事,说的是几个盲人各自摸象,每人都凭自己摸到的部分来说出大象的形状,故说法不一。比喻只凭借主观对事物的片面了解,就作出以偏概全的论断。语本《大般涅槃经》卷32:“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尾者言象如绳。”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摸了脚,即以为象的样子像柱子。”△贬义。用于人的思想方法方面。→管窥蠡测未窥全豹 ↔千古卓识。 也作“盲人说象”。


盲人摸象”指胡乱猜想、以偏概全之意,口语中亦说成 “瞎子摸象”。

《涅槃经》三十二记载说,有位大王要大臣牵一头大象来,要眼睛看不见的盲者来 “看”象。盲人看不见,只好用手来摸。大王问他们道: “你们看这头大象像什么呀?”摸到象牙的说 “像萝卜根”,摸到耳朵的说 “像簸箕”,摸到脚的说 “像臼 ( jiù,石头凿成的舂米的器具) ”,摸到背脊的说 “像床”,摸到腹部的说 “像瓮”,摸到尾巴的说 “像绳”。于是,大王命如来佛来纠正他们 “以偏概全”的说法。

从 《涅槃经》的这个记载,我们可知 “象”是比喻佛性的,“盲人”是比喻一切众生的。“盲人摸象”乃佛家语,意谓众生难以全面认识佛性,正如盲人摸象一般。

盲人摸象”或 “瞎子摸象”,其义一般都会知晓,而其本为佛家语却不甚了了。后遂以此语喻片面、瞎猜、不明真相之义。


【词语盲人摸象】  成语:盲人摸象汉语词典:盲人摸象

猜你喜欢

  • 中郎传业

    同“中郎有女”。宋刘克庄《沁园春.十和林卿得女》词:“中郎传业,蔡琰词章。”

  • 出言成章

    本指口才好,脱口而出的话都成合乎规范的文章。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不用草稿。《淮南子.脩务》:“(舜)作事成法,出言成章。”亦作“出口成章”。《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此人天资高妙,过目成诵,

  • 精金百炼

    源见“绕指柔”。比喻纯洁完美的人或事物要久经锻炼而成。唐冯宿《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精金百炼,良骥千里。”主谓 真金需经百炼而成。比喻经过锤炼才能成为有用人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 延津之合

    同“延津剑合”。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扫眉才子,慧业文人,时节因缘,不得不为‘延津之合’矣。”见“延津剑合”。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扫眉才子,慧业文人,时节因缘,不得不为~矣。”【词语延

  • 事半功倍

    用力小而收效大。《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六韬.龙韬.军势》:“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

  • 回雪

    《文选》卷十九三国魏.曹子建(植):《洛神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三国魏.曹植在《洛神赋》中,用被风吹卷而回旋的雪花来形容洛神飘飘的舞姿。后用为咏女子优美舞姿之典。唐.李群玉

  • 召伯甘

    同“召公棠”。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女墙百雉乱红酣,遗爱真同召伯甘。”

  • 南楼风月

    源见“南楼”。指南楼胜处幽美宜人的夜色。常用以写游赏佳兴。宋赵善括《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词:“休问南楼风月,且念阳台云雨,几日却重来?”

  • 九霄鹏

    源见“鲲鹏展翅”。大鹏鸟。称扬奋发有为、气魄雄伟之人。宋张元幹《福帅生朝》诗之二:“矍铄仪形千岁鹤,扶摇风力九霄鹏。”

  • 长鉟周都尉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隆虑克侯周灶,“以长鉟都尉击项籍”。鉟,音pī。楚汉相争时,周灶曾以长鉟都尉之职,率军击项羽。唐.杜牧《史将军二首》其一诗:“长鉟周都尉,闲如秋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