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画饼充饥

画饼充饥

原比喻徒具虚名,而于实际并无补益;后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卢毓(?-257年),字子家,涿郡涿(今河北涿县)人。东汉末,以才学见称于世,初应曹操之聘为丞相法曹议令史,入魏为吏部郎。明帝曹睿时迁侍中,旋擢吏部尚书。他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极谏,明帝十分钦服。让他选拔人才接替他侍中的职务,并要求此人和他的为人一样。卢毓选拔了明帝比较熟悉的郑冲。明帝让他举荐自己所不知道的人,于是卢毓又推荐了阮武、孙邕。明帝最后选定了孙邕。当时朝中有诸葛诞、夏侯玄、邓飏等人,只重清淡,不务实际,明帝很是厌恶。在选拔中书郎的时侯下诏说:“能否得到称职的中书郎,就在于卢毓了。选举人才时不要只看他的名声,名声如同画在地上的饼,是不能吃的。”

【出典】: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卷22第651页:“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例句】:

宋·赵蕃《晚行田间书事二首》其二:“我生饱识田家趣,只坐无田归计迟;纵是无田佣可得,莫将画饼欲充饥。” 明·施耐庵《水浒传》51回:“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连动 语本《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①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唐·冯用之《权论》:“其或不可为而为,则礼义如~矣。”△用于形容事物的状态。②比喻凭借空想自我安慰。[例]她懂得用“画饼充饥”的方法冲淡经济拮据的现状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不快。△多用于形容生活态度。→望梅止渴。也作“充饥画饼”。


【典源】《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前此诸葛诞、邓飏等驰名誉,有四聪八达之诮,帝疾之,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今译】 三国魏明帝时,有些名士喜欢沽名钓誉,明帝很厌恶。当时要选拔中书郎,明帝下诏说:“得不得到人才,在于卢毓。选拔不要根据名气大小,名气如同画在地上的饼。是不能吃的。”

【释义】 后以此典指虚有其名,无益实用。

【典形】 充饥画饼、画饼、画饼充饥、画地饼、画地为饼、虚名画饼。

【示例】

〔充饥画饼〕 元·关汉卿《诈妮子调风月》:“便是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因甚顷刻休?”

〔画饼〕 唐·元稹《钱重物轻议》:“若更将广引古今,诞饰词辩,有齐画饼,无益国经。”

〔画饼充饥〕 宋·李清照《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 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画地饼〕 宋·黄庭坚《饮润父家》:“一醉解语花,万事画地饼。”

〔虚名画饼〕 宋·陆游《酒熟醉中作短歌》:“虚名一画饼,陈迹几刍狗?”


【词语画饼充饥】  成语:画饼充饥汉语词典:画饼充饥

猜你喜欢

  • 濡沫枯鳞

    源见“相濡以沫”。借指身陷困境的苟延残喘者。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分其斗水,济濡沫之枯鳞;惠以馀光,照孀栖之寒女。”

  • 城下之盟

    指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的条约。公元前700年,楚武王出兵伐绞。大兵压境,绞国士兵坚守城邑,闭门不出。楚国大夫屈瑕建议,绞国地小而其人民性情急躁,急躁就少谋。请对我们打柴的人不要加以干涉以此

  • 迎新送旧

    迎接新的,送走旧的。原指人事的更迭。语本《东观汉记.陈忠传》:“语云:迎新千里,送旧不出门。”也用以形容妓女生涯。见“送故迎新”。《后汉书·左雄传》:“自是选代交互,令长月易,~,劳扰无已。”旧时也用

  • 惠而不费

    惠:给人以恩惠。费:损耗。 施惠于人,自己也无损耗。语出《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晋书.食货志》:“理财钧施,惠而不费,政之善者也。”《隋书.循吏传.序》:“若子产之

  • 抱瓮

    《庄子.天地》:“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用力的样子)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为乎?’为

  • 黄公垆畔人

    源见“黄公酒垆”。指旧交故友。清吴兆骞《同陈子长夜饮》诗:“谁怜玄菟城头月,泣尽黄公垆畔人。”

  • 鬼笑穷

    《南史.刘损传》:“损同郡宗人有刘伯龙者,少而贫薄,及长,历位尚书左丞、少府、武陵太守,贫窭尤甚。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将营十一之方,忽见一鬼在傍抚掌大笑。伯龙叹曰:‘贫穷固有命,乃复为鬼笑也。’遂止。”

  •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轻:轻视。 文人互相轻视,从古以来如此。语出三国.魏文帝《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夫文人相轻,从古而然,而一时巨擘,皆左袒敛衽。”清.胡文焕《历代诗话考

  • 一定不移

    同“一定不易”。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至于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老残游记》十回:“然究竟半个明的,半个暗的,是一定不移的道

  • 常棣

    同“棠棣”。《新唐书.吴兢传》:“伏愿陛下全常棣之恩,慰罔极之心。”【词语常棣】   汉语大词典:常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