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甘拜下风

甘拜下风

原为“敢在下风”,形容自己心甘情愿承认自己不如对方,愿在下风头聆听教诲。公元前645年韩原之战中,秦穆公俘获晋惠公并将其带回秦国。晋国的大夫们也跟着他们的国君栉风沐雨,风餐露宿。秦穆公派人安慰他们说:“你们何必那样伤心呢?我带着你们国君西返秦国,不过是天意而已,哪里敢对他做得太过分呢?”听了秦穆公这番话,晋国大夫纷纷下拜叩头回答说:“您当着天地神祇说出这样负责任的话来,我们感激不尽。我们作臣下的,不敢与天地同列,但敢于在下风头证实您的诺言。”

【出典】:

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秦伯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厚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例句】:

宋·苏轼《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菜公遗迹》:“执版迎官长,趋尘拜下风。”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亭亭听了,不觉连连点头道:‘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述宾 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比喻下位、劣势。甘愿望风下拜,自认不如,真心佩服。语本《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冯苓植《虬龙爪》:“比着比着,众鸟家一个个傻了眼,随着自己鸟儿的~,人人都把尊敬的目光投向了宗二爷。”△褒义。用于描写敬佩、认输。→心悦诚服 五体投地 ↔首肯心折 好高骛远不甘雌伏 不甘示弱


解释甘:甘愿。拜:拜见。下风:风向的下方,比喻下位或劣势。本指甘愿以下位拜见。后用来比喻诚心佩服,自认不如。

出处庄子·在宥》:“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

这是庄子讲的一个故事,打算以此说明自在、宽容的道理。黄帝作了十九年天子后,听说广成子已经通晓天地人生的大道,于是前往拜访,问道:“我想获得天地的灵气,来帮助五谷的生长,养育百姓。我又希望能够主宰阴阳,从而使生灵随心成长。对此我该怎么办?”广成子说:“你所想问的,是万物的根本;你所想主宰的,是万物的残留。自从你治理天下,云气不等聚集就下雨,草木不等枯黄就凋零,太阳和月亮的光亮逐渐地黯淡下来,而小人的心底还是那么褊狭。这种情况又怎么能一起谈论大道呢?”黄帝听后便退了回来,弃置朝政,独居静室,潜心静思,三个月后再次前往请教。

这次广成子头朝南躺在那里,黄帝顺着下位,跪着走到他跟前,叩头行礼,然后发问请教:“怎样才能修养自身,活得长久?”广成子高兴地说:“这次问得好啊。我告诉你,大道的精髓,就在于一定要保持宁静,不要使身体疲劳,不要使精神恍惚,这样才可以长生。”黄帝再次行了大礼,然后叩头至地,说:“先生真可以说是和自然合二为一了。”

近义自叹弗如

反义不甘示弱

例句

小明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地抓紧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此同学们都甘拜下风。


【词语甘拜下风】  成语:甘拜下风汉语词典:甘拜下风

猜你喜欢

  • 秋毫无犯

    秋毫:秋天鸟兽新长出极细微绒毛,比喻微小事物。此典指韩信称赞刘邦率军西进,一路上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后以此典比喻军队纪律严明;又比喻为人清正廉洁。在萧何再三推荐下,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刘邦

  • 偷桃客

    源见“方朔偷桃”。指神仙中人。唐 顾甄远《惆怅诗》之三:“莫言灵圃步难寻,有心终效偷桃客。”

  • 姑射仙人

    同“姑射”。宋苏轼《南乡子》词:“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

  • 卖田供马

    贡禹(前124一前44年)字少翁。琅邪(治所今山东诸城)人,因精通儒经、道德高尚而闻名于世,被征为博士。汉元帝时,历任谏大夫、御史大夫。贡禹在上书汉元帝时曾回顾自身经历时说:“我年老家贫,全部家当也不

  • 惊雀无全目

    源见“飞箭无全目”。形容高超的射技。南朝 宋鲍照《拟古诗》之一:“石梁有馀劲,惊雀无全目。”

  • 天寒白鹤归

    参见:鹤归华表

  • 行将就木

    年老将死。《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因王室内部争夺王位的斗争,逃亡在外,在狄国娶了季隗( ㄨㄟˇ wěi 伟),生了两个孩子,住了十二年。又将逃亡到齐国,对季隗说:“待我二十五年,不

  • 青林黑塞

    唐.杜甫《梦李白》诗:“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魄返关塞黑。”李白因永王璘事被判流放夜郎,杜甫怀念李白,梦中为李白生死难卜而忧虑不安。后因用为荒僻幽暗鬼魂游荡之处的典故。清.蒲松龄《聊斋自

  • 廉泉让水

    古人传说喝了廉泉、让水中的水,就能变得廉洁、谦让。后人用廉泉、让水比喻风土习俗淳美的地方。范柏年,历仕宋齐两朝,为官刚直不阿,在他家乡任梁州刺史时,朝中权贵胡谐之向他要千里马。他说:“马又不是狗崽子,

  • 物极必反

    《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这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认为事物周流如环,是一种循环论的观点,现亦理解为事物发展到极度时,便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主谓 极,顶点、极端。反,反面。事物发展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