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玉镜台

玉镜台

源见“镜台自献”。借称求婚聘礼。唐李商隐《中元作》诗:“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群音类选.犀佩记》:“好将聘物早持归,自有温郎玉镜台。”


【典源】《世说新语·假谲》:“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曰:‘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

【今译】 晋代温峤丧妇,其姑母刘氏家中离散,身边只有一女,聪颖秀丽,姑母托温峤替女儿做媒。温峤自己很想娶这位表妹,便回答说:“佳婿难得,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吗?”姑母说:“兵荒马乱的年月,能吃口饱饭就心满意足了,怎敢想与你相近的?”几天之后,温峤告诉姑母说:“已为表妹找到男家,门第尚可,女婿官职不亚于我。”又取出一玉镜台作为聘礼,姑母十分高兴。结婚时,新郎新娘交拜成礼后,新娘分开纱扇一看,拍手大笑说:“我早就疑心是你,果不出所料。”

【释义】 后以此典指求婚事; 或用以咏镜。

【典形】 老奴持玉镜、温家玉镜台、玉镜架、玉镜台、玉台、玉台挂宝镜、择夫得温峤、温郎玉照台、奁有镜。

【示例】

〔老奴持玉镜〕 清·孙枝蔚《后名士悦倾城篇》:“老奴持玉镜,择婿何风流。”

〔温家玉镜台〕 唐·张紘《行路难》:“君不见温家玉镜台,提携抱握九重来。”

〔玉镜架〕 宋·李清照《上内翰綦公启》:“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 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

〔玉镜台〕 南朝梁·萧纲《同刘咨议咏春雪》:“思妇流黄素,温姬玉镜台。”

〔玉台〕 北周·庾信《鸳鸯赋》:“若乃韩寿欲婚,温峤愿妇,玉台不送,胡香未有。”

〔玉台挂宝镜〕 唐·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玉台挂宝镜,持此意何如?”

〔择夫得温峤〕宋·苏轼《孔毅父妻挽词》:“择夫得温峤,生子胜王济。”


【词语玉镜台】   汉语词典:玉镜台

猜你喜欢

  • 镜照胆

    源见“秦庭朗镜”。喻洞察幽微。清王士禛《秦镜词为袁松篱作》诗:“守宫注臂镜照胆,三十六年君不知。”

  • 刘桢沈痼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粲与……东平刘桢字公干并见友善。干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干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轻官忽禄,不耽世荣。建安中,

  • 敞妇蛾眉

    源见“张敞画眉”。形容女子眉毛修饰妩媚。清李渔《朱母方孺人写真索题》诗:“麻姑玉甲随年长,敞妇蛾眉赛月弯。”

  • 众志成城

    原作“众心成城”。意思是说: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后则比喻只要大家团结,力量就无比强大。【出典】:参见“众口铄金”条【例句】: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众心成城。俗说曰:众人同心者,

  • 横磨墨盾

    同“磨盾鼻”。清钱谦益《奉酬山海督师袁公》诗:“匡坐油幢临虏使,横磨墨盾草邮书。”

  • 镜破人离

    源见“破镜重圆”。谓夫妻或恋人分离。宋 赵令畤《蝶恋花》词:“镜破人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

  • 留侯辟谷

    《史记.留侯世家》:“及立萧何相国……留侯乃称曰:‘……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世,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辟,音pì。汉朝功臣张良在功成封侯后

  • 畏首畏尾

    瞻前顾后,疑虑多端的怯弱状态。《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淮南子.说林训》:“畏首畏尾,身凡有几?”高诱注:“畏始畏终,中身不畏,凡有几何?言常畏也。”并列 前也怕

  • 镜约

    源见“破镜重圆”。指夫妻分离时的信约。宋谢逸《踏莎行》词:“镜约关情,琴心破睡,轻寒漠漠侵鸳被。”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民间传说中道家的八位仙人,历来说法不一。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里,确定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人。传说他们过海时,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