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

原作“犹豫未有所决”。形容拿不定主意。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兵长驱直入,包围赵国首都邯郸。赵孝成王遣使求救于魏。魏安厘王派魏将晋鄙率兵救赵,但晋鄙惧怕秦军,停兵汤阴不进。这时,魏王又派新垣衍至赵,要求赵尊秦为帝以换取秦国撤兵。对此,赵王和赵国执政大臣平原君赵胜一时都拿不定主意。这时,齐人鲁仲连前去见平原君,痛斥尊秦为帝的谬论并和新垣衍进行面对面的辩论,将其尊秦为帝理由逐条驳斥,使得新垣衍放弃了原来的打算,也坚定了赵王的抗敌决心。恰在此时,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前来救赵,秦兵退去,赵国得以保全。

【出典】:

战国策·赵策》三《秦围赵之邯郸》:“秦围赵之邯郸。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例句】: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或以为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 唐·令狐德棻《北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偏正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语本《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廖辉英《红尘孽债》:“君雄走了几步,在心里~:要不要去车里打那支电话?”△贬义。用于判断行动方面。→优柔寡断 犹豫狐疑 狐疑不决 迟疑未决 举棋不定 迟疑不决 ↔当机立断 快刀斩乱麻操刀必割 毅然决然斩钉截铁。也作“犹疑不决”、“犹疑不定”、“犹豫未决”、“游移不决”。


【词语犹豫不决】  成语:犹豫不决汉语词典:犹豫不决

猜你喜欢

  • 一国为一人兴,先贤为后愚废

    先贤:指前代贤明之君。后愚:指后代昏暗之君。 一个国家因为有一位贤君就兴盛起来,而前代贤君创立的基业又往往为后代昏君所废毁。 旧指一国的兴亡,决定于君主的贤愚。这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语出《文选.张

  • 钻穴

    同“钻穴逾墙”。《剪灯新话.联芳楼记》:“非不知钻穴之可丑,韫椟之可佳也。”清蒋士铨《临川梦.续梦》:“谁钻穴,是金枝贵婿,恁地无状。”【词语钻穴】   汉语大词典:钻穴

  • 面从背言

    见“面从后言”。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当时皆谓祸不及身,~,不以为患。”【词语面从背言】  成语:面从背言汉语大词典:面从背言

  • 十死九生

    犹十死一生。宋 叶適《厉领卫墓志铭》:“褒衣大带,掌幄中之论,无冒十死九生之危。”《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姐已是十死九生,只多得一口气了。”见“十死一生”。宋·叶适《厉领卫墓志铭》:“褒衣大带,掌

  • 东陵侯

    源见“东陵瓜”。指故秦 东陵侯 邵平,借指退官归隐田园的人。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四:“昔日东陵侯,惟有瓜园在。”唐储光羲《夏日寻蓝田唐丞登高宴集》诗:“成名苟有地,何必东陵侯?”【词语东陵侯】   

  •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表示不因自己的爱憎而抹去了对方的短处或长处。语出《礼记.曲礼上》:“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孔颖达疏,“谓凡与人交,不可以己心之爱憎,诬人之善恶。”宋.刁衎《上真宗皇帝论进善去恶疏》:“开谏诤之门,

  • 隐恶扬善

    或作掩恶扬善。谓隐讳别人的坏处,而只表扬别人的好处。孔子认为,舜是一个大智人物,喜欢求教于人,乐于研究分析浅近的话,为人隐瞒缺点而表扬其优点,不走两个极端,而用中庸之道去教化人,这才是舜之所以为舜的缘

  • 糠秕

    源见“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谓超过,居前。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唐代韩愈、柳宗元洎李翱、李观、皇甫湜数君子之文,凌辚荀 孟,糠秕颜 谢。”【词语糠秕】   汉语大词典:糠秕

  • 麦丘老人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〇:“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之邦,遇人,曰:‘何为者也?’对曰:‘臣麦丘之邦人。’桓公曰:‘叟年几何?’对曰:‘臣年八十有三矣。’桓公曰:‘美哉!’与之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

  • 击壤鼓腹

    源见“击壤歌”。又《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知,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原谓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以“击壤鼓腹”称颂太平盛世。《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三年》:“为致治之本